-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古代汉语下复习用专用课件
后四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 《战国策·齐策四》 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战国策·赵策四》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李密《陈情表》 司马迁《报任安书》:“明主不晓”。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左右不明”。 诸葛亮《出师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另有很多表谦逊的方式,理解时都不能照字面实义理解。如: 待罪辇毂下。司马迁《报任安书》 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司马迁《报任安书》 “待罪”、“厕”、“下大夫”、“陪”、“末议”,都不能按字面解释;实际上“待罪”只等于任职,“厕”只等于位置,“下大夫”只等于群臣,“陪”只等于参加,“末议”只等于议事或议政。 七、化用 引用中一种(明引法过简,略),或称暗用。 《太誓》所谓商兆民离,周十人同者,众者。《左传·成公二年》 原文为:“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尚书·泰誓》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门外楼头: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杜牧《台城曲》 “至今商女”句:杜牧《夜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春风过柳绿如缲,晴日蒸红如出小桃。 王安石《春风》 语出韩愈《桃源图》:“种桃处处唯开花,川原远近蒸红霞。” ? 赋的解读 一、赋与诗骚的区别 赋是文体的一种。赋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的。《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 古人把赋与诗(《诗经》)骚(《楚辞》)分开,主要是从思想内容来看的。刘勰《文心雕龙·辩骚》认为骚之所以有别于诗,是因为骚没有诗那样纯正,而有诡异谲怪等类的内容;“骚则长于言幽怨之情”(清程廷祚《骚赋论上》)。 赋的主要特点在于铺陈事物。所谓“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的(刘勰《文心雕龙·诠赋》)是也。 从形式上看,诗骚和赋都是押韵的,这是三者的共同点。但是一般的说:诗以四言为主;骚一般是六言,或加兮字成为七言;赋则字数不拘,但多数以四言六言为主。典型的汉赋多夹杂散文句式,诗、骚则基本上没有散句。诗、骚在句与句之间,特别是段与段之间,偏重内在的联系,极少用连结的词语。 赋则与散文一致,多用连结的词语。例如江淹《别赋》用“况”“复”“故”“至若”“乃有”“又有”“傥有”“是以”“虽”等连结的词语;苏轼《前赤壁赋》用“于是”“况”“盖将”“则”“且夫”“苟”“虽”等连结的词语。 骚与赋: 赋与骚的差别是不大的。如果专从形式上看,赋与骚甚至可以认为同一类文体。 因此赋与诗、骚的分别,必须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考察。赋比骚抒情的成分少,咏物说理的成分多,诗的成分少,散文的成分多。赋的性质在诗和散文之间。至于所谓骚体赋(如贾谊《吊屈原赋》),形式上更与楚辞没有分别。 二、賦的結構 賦可以有三個部分: 前面有序,中間是賦的本身,後面有“乱”或“訊”等。 劉勰《文心雕龍·詮賦》說:“既履端於倡序,亦歸餘於总乱。序以建言,首引情本;乱以理篇,迭致文契。”序是說明作賦的原因,“乱”或“訊”大多概括全篇的大意。 10比喻生成的喻指或引用、典源故事生成的指代。 比喻生成的喻指如: 緑蚁原指酒面上浮起的绿色泡沫。亦借指酒。 緑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白居易 《问刘十九》诗 翠蛾 薛逢《夜宴观妓》诗:“愁傍翠蛾深八字。” 韦庄《河传》词:“翠娥争劝临卭酒,纤纤手,拂面垂丝柳。” 远山:喻指女子秀丽之眉。 范成大《次韵陈季陵寺丞求歙石眉子砚》:“宝玩何曾捄(救)枵腹,但爱文君远山蹙。” 引用原文生成的代称如: 桑梓:《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朱熹集传:“桑、梓二木。古者五亩之宅,树之墙下,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桑梓父母所植。” 东汉以来一直以“桑梓”借指故乡或乡亲父老。 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柳宗元《闻黄鹂》 常用代称如: 椿萱代父母。 语本《庄子·逍遥游》谓大椿长寿,后世因以椿称父。《诗·卫风·伯兮》:“焉得諼草,言樹之背。”谖草,萱草。后世因以萱称母。椿、萱连用,代称父母。 上述的代称小类以割裂式最受人批评,其能产性亦不甚强。要注意的是有时同一事物有不同的代词,同样的代称可能指代不同的事物。如: 秋衣初缝惜不得,急典三百新青铜。《新买啼鸡》陆游 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枕上口占》陆游 一词多代现象在古汉语中亦有不少,如: 杼柚:或作“ 杼轴 ”。 A织布机上的两个部件,即用来持纬(横线)的梭子和用来承经(直线)的筘。亦代指织机。《诗·小雅·大东》:“小东大东,杼柚其空。” 朱熹 集传:“杼,持纬者也;柚,受经者也。” 田亩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