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净沙.秋思》供参习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 2,学科:校本课程——经典诵读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二、 教学过程
师: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值得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古代诗人往往借助唐诗、宋词、元曲等多种古诗体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元曲。
一、故事导入:
故事摘自:
【百度搜索】/works/Ancient/Q/qiusi/30848_2.html
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自幼出身书香世家……触景伤情,他挥笔写下: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个人,就是马致远。
(师讲故事后)
今天我们就来赏析一下《天净沙.秋思》
【百度视频】/programs/view/Ku1gMdKeKC4/
二.检查预习:有关作者等方面的了解
师出示课件幻灯:作者简介
摘自:
【百度搜索】/view/399498.htm?fr=ala0_1_1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大都(今北京市)人。著有杂剧(一种带动作和道白的歌剧)十余种,今存《汉宫秋》《青衫泪》等数种。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被称为“杂剧四大家”。被誉为“秋思之祖”,他的散曲被推崇为“元代第一大家”,是遗留作品最多的元代前期散曲作家。
出示诗歌及注释:
①《天净沙》:选自《全元散曲》。天净沙:曲牌名。
②《秋思》:散曲的题目。
③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④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
找同学根据注释说说这首元曲的大概意思。
三.今天我们将采用“诵诗——品诗——绘诗——唱诗”的方法来赏析。
(一).诵诗:幻灯出示诵读要求。
1,朗读: 一读——要读准诗词的声调二读——要读准诗词的节奏和重音。三读——要读准诗词的语速及语调。/...D%C5%E4%C0%D6.mp3
2,?背?诵?一吟一品——品物境②?再吟再品——品情境???
③?三吟三品——品意境自己仿佛就是断肠人/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2%ED%D6%C2%D4%B6%BC%F2%BD%E9in=24820cl=2cm=1sc=0lm=-1pn=42rn=1di=6073692176ln=426fr=ic=0s=0#pn47
(三)、绘诗,唱诗:
师:这首元曲除了最后一句外,全都写景但字字都扣着情,这就是他艺术上的动人之处,开来同学们已经被诗意感染了,其实现在一幅凄美的“秋思图”已经跃然纸上,一曲动人的,断肠人,已经萦绕心中。下面我们就让这凄美的诗词入曲入画。放音乐(分组活动)
四、汇报表演:
展示、欣赏学生自编的《天净沙.秋思》歌,和《天净沙.秋思》的画。
五、师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想同学们的收获一定很大,希望大家把今天所学的知识运用在以后的古诗词朗读中去。
教学反思
该教案已经用于实际教学,教学中学生的兴趣极高,开始的故事导入对学生的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也能按照教师出示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但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太重视“读”的过程,却热衷于“诵”的过程,可能和教师的引导有关,学生认为背诵下来比较重要,而忽略了如何“品”。但是学生还是能够说处曲的意境的,以及自己的感受,也可能这种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但足矣。细思量,这首千古绝唱的名曲,我们对其深意能体会多少呢?如果就凭这一节课能体会,那是不是太虚假了呢。在“画诗”“唱诗”部分学生更是兴趣极高,纷纷亮相。回忆整个过程,似乎喧闹多了些,平和少了些,动的多了些,静的少了些,时间也并不够用。如果可以,把这课分成2课时来上,第一节上“诵诗——品诗”第二节上“绘诗——唱诗”我想效果会更好些。
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吉林省 学校:辉南县东街小学 姓名: 魏忠丽
职称: 小学一级 魏忠丽,女,吉林省辉南县东街小学教师。市级骨干,市级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优秀中队辅导员,2008年12月参加在北京全国新课程理念课堂有效教学经验交流及学术报告会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