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导学案.doc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导学案.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导学案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导学案 目标锁定 1.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状况; 2.掌握中国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 3.分析不同人地关系思想指导下人类活动产生的后果。 4.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新知存盘 一、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 1.人类社会早期(史前文明,采猎文明时期) 1)生产力水平: ; 2)人类活动: ; 3)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有限, 地适应环境; 4)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 2.农业社会时期(农业文明时期) 1)生产力有了 的发展; 2)人类活动:以畜力和金属工具进行 ; 3)对环境影响:加大,要求 自然; 4)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出现 的思想,进而出现 和 思想。 合作探究 【活动探究一】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人地关系也在不断深化和发展。在不同时期,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行为表现和作用后果不同。 材料一: 齐之水,道躁而复,故其民贪粗而好勇;楚之水,淖(nào)弱而清,故其民轻果而贼;越之水,浊重而泊,故其民愚疾而垢。(春秋·管仲·《管子·水地》) “沃土之民不材,瘠土之民向义”(《管子》) 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西汉·戴圣《礼记·王制》)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 5.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战国末期·荀况·《天论》) 6.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谷·第三》) 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思考一:释意,并说明上述说法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分别是哪种理论? 二、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 1.工业社会时期 生产力水平:18世纪中叶始于英国的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人类活动:大规模地使用 和 ; 对环境的影响: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空前的 和 ; 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F·拉采尔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认为各地区人类活动取决于所在的 的性质。拉采尔的观点发展成为近代的 。 20世纪初,法国地理学家P·白兰士提出了 ,该理论注重人对环境的 和 的能力,把地理学的重心从 转移到 这个积极因素上来。 1920年英国学者罗士培提出了人类通过文化的发展,进而对自然环境变化产生长期适应的 观点。 1923年美国学者巴罗斯提出用生态学的观点来分析人地关系的 观点等。 2.二战以后 环境问题: 、 、 问题日益严重。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谋求人地 ,出现了 ;和谐论,又称为 ,它主张人类应 , 。 世纪 年代,又出现了一种更新、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论—— 。 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 、 、 等诸多因素相协调,是从更高层次和更广泛的意义上来阐述人地关系。 时间 提出者 观点 19世纪 德·拉采尔 20世纪 法·白兰士 1920年 英·罗士培 1923年 美·巴罗斯 二战后 多位学者 20世纪80年代 环发大会 思考二:阅读教材,结合上述说法的时代特征,小组讨论总结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大致可分为哪几个阶段,以及各阶段形成的主要思想或理论,试着以课文知识框架的形式呈现出来。 时间 生产力 水平 人类活动 环境问题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人地思想发展阶段 采猎 文明 时期 低下且 发展 采集和渔猎。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 生物资源遭破坏,引起物种灭绝。但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并不严重。 人类听天由命, 自然。被动适应环境。 自然 农业 文明 时期 很大提高 人类大规模地开发利用资源,与环境的

文档评论(0)

yoush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