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

病原生物学 第七章 病原生物学概述 病原生物学泛指能引起其他生物感染的生物体,以微生物与寄生虫为主要构成,是生物性病因的重要组成部分。 病原生物学的研究历程:(1)经验病原生物学时期 (2)实验病原生物学时期 (3)现代病原生物学时期 共生、捕食、拮抗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存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 正常微生物的生理作用主要表现于:(1)生物拮抗 (2)营养作用 (3)免疫作用 病原生物与宿主免疫系统间相互作用所呈现的病理生理变化称为感染。 影响感染的因素包括病原体、宿主免疫力及环境。 病原生物的分类学位置:(1)非细胞型病原生物 其特点;无细胞结构,主要成分仅为核酸和蛋白质,有分子生物之称;单一核酸类型,非无自主代谢,增殖完全依赖宿主细胞;具有感染性。均为单细胞生物,依靠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简单,无核膜,细胞核为裸核;增殖方式单一,绝大多数以二分裂形式无性增殖。生物体形式多样;细胞结构复杂,细胞器发达,细胞骨架形成;增殖方式多样。焚烧法 灼烧法 干烤法 (2)湿热灭菌法:利用水分子接触传染以杀死病原生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灭菌法。主要有:煮沸消毒法(在100℃中持续5~10min) 流通蒸汽灭菌法 间接灭菌法 巴氏消毒法(在加热至62℃持续30分钟 ,常用于消毒牛奶和酒类)高压蒸汽灭菌法(常用于基础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器械、手术辅料等) 2、辐射灭菌法:(1)紫外线 特点:紫外线的穿透力弱,不能通过普通玻璃、尘埃,只能用于消毒物体表面及空气、手术室、无菌操作室及烧伤病房,亦可用于不耐热物品表面消毒。常用波长的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眼睛均有损伤作用。(2)电离辐射:杀菌机制;产生游离基,破坏DNA 应用范围: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的消毒;食品的消毒不破坏其营养成分。(3)微波 3、其他物理除菌、抑菌法:(1)滤过除菌法,用物理过滤的方法除去气体或液体中的细菌和真菌,但不能除去病毒和支原体。常用的薄膜滤菌器,滤膜孔径一般在0.02~0.22微米。该法主要用于不耐高温的物品如血清、毒素、抗生素的灭菌。(2)干燥法 (3)低温,多用于保存菌种。 (二)化学方法:1、化学消毒剂(p102) 2、化学治疗剂:抗生素是在低浓度时能选择性的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的低分子量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 同一种消毒灭菌方法在一定条件下,时间越长强度越大,效果也越好。 生物安全:指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以及人类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人类的生物技术活动和其他开发利用活动侵害和损害的状态。 第八章 医学病毒 医学病毒是指以人类细胞为主要宿主的非细胞型病原微生物。其基本特性有:体积微小 结构简单 专性寄生 单一核酸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一)病毒的形态:完整的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测量病毒体大小的单位为纳米。 (二)病毒的结构:病毒的基本结构由核心、衣壳和包膜组成。(p108) 1、核心:位于病毒体中心,为核酸即DNA或 RNA。决定病毒的感染、增殖及遗传变异等多种生物学特性。 2、衣壳:是包绕在病毒核心外的一层蛋白质结构,属于病毒的结构蛋白,可维持病毒的形态结构。病毒衣壳的主要生物学功能:保护病毒核酸;参与感染过程;具有抗原性。 3、包膜:又称为囊膜,它是病毒在成熟过程中穿过宿主 细胞以出芽方式向细胞外释放时获得的一层膜样结构。病毒包膜的主要功能有:保护病毒:参与感染:具有抗原性。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与培养 (一)病毒的增殖: 1、病毒的复制周期: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成熟、释放。 2、病毒的异常增殖与干扰现象:病毒的异常增殖:顿挫感染(因宿主细胞条件不合适,缺乏病毒复制所需的酶或能量等必需条件,致使病毒虽可进入细胞但不能复制出完整的病毒体,此种感染过程称为顿挫感染或流产感染。)、缺陷病毒(是指在宿主细胞内不能完成复制周期或不能形成具有感染性病毒体的病毒,它们单独不能正常复制需要在另一种病毒的辅助下方可增殖,故后者称为辅助病毒。)。干扰现象:当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常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复制增殖的现象,称为病毒的干扰现象。 (二)病毒的人工培养:1、病毒的分离培养方法:动物接种、鸡胚培养和细胞培养。 2、病毒增殖的指标与鉴定:细胞病变:溶细胞型病毒感染后,可出现细胞团缩、裂解和细胞肿大,数个细胞融合成多核巨细胞或细胞聚集成葡萄串状、脱落或死亡。空斑形成:由于单个病毒的复制增殖使局部单层细胞脱落,一个空斑是由标本中一个病毒大量复制所致,计算空斑数即可计算病毒数量。 第

文档评论(0)

h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