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产生的心理伤害及应对措施.doc

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产生的心理伤害及应对措施.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产生的心理伤害及应对措施

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产生的心理伤害及应对措施 青山幼儿园 园长 卞光彩 【内容摘要】 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仅能教授幼儿各方面的知识,还必须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心理伤害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影响是很大的,所以,教师除了在各项活动中注重对幼儿正确的引导以外,还要以积极、乐观的情绪去感染幼儿,促使每个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 偏爱;调节;健康;心理伤害 心理伤害是泛指任何人的言行,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只要导致儿童在行为、智力、情绪或身体功能等方面受到暂时或永久性的伤害,那么就称之为心理伤害。心理伤害对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影响很大,美国心理学家艾吉兰教授指出:“在心理上受过伤害的儿童,在其成长中所遭受的思想和心理阻滞,甚至比在肉体上受过伤害的儿童更大。因为心理上的伤害是对儿童自尊心的破坏。”一个本来开心活泼的孩子,为什么在后来的成长道路上变得越来越内向、行为越来越怪异、整天郁郁寡欢、烦恼不安,甚至到最后还得了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呢?一个本来乖巧听话、大人心目中懂事的孩子为什么长大之后又会以恶作剧、报复性行为、攻击性行为、破坏性行为等心理问题行为来向外界发泄内心的不满呢?剖析种种现象,极有可能他们在幼小时心理曾经受到过伤害,因为心理上的伤害会对幼儿自尊心产生严重破坏。因此,为了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重视幼儿园里的心理伤害问题,尽量减少我们的教育言行对幼儿心理的伤害。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然而, 作为幼儿园的一线教师,不仅在幼儿园里要教授幼儿各方面的知识,也必须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因为心理伤害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影响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幼儿教师要时刻注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言行举止可能对幼儿产生的心理伤害,并且要尽量减少。接下来我就来谈一下造成幼儿心理伤害的几个方面: 一 、教育过程中选材内容对幼儿的无意伤害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如果我们不注意它的适应性,很可能就会出现某些教学内容对大多数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来说是有益的,而对少数或者某个幼儿来说则是有害的。比如,我们让幼儿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可能会刺痛因种种原因而失去母亲的孩子,使其“没妈的孩子象根草”的失落心态进一步加强。所以我们要提高心理卫生保健意识,在幼儿选择教育内容时,一定要考虑到它对所有幼儿的影响,不能让它在促进绝大多数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同时,又伤害了其他少数的幼儿。 从教学内容的难度来看,如果教学内容难度过大,在课堂学习中经常失败的幼儿(很少学会教师所安排的教学内容),不仅对今后的学习失去内在动力,还会对自己完全失去信心,他们会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的“料”,这将会成为其今后发展的一个很大的障碍。 因此,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除了要考虑它是否符合有关的教学原则外,我们还要考虑它对每个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二、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伤害?? (一)教师对幼儿的无意和有意的伤害 1.无意伤害 相信每一位教师在上课时,面对回答不出问题的幼儿都曾经说过:“还没有想好是吗?那先坐下来想想,听听别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好吗?”这时候只要仔细观察刚刚回答不出的幼儿,就会发现尽管老师的态度十分温柔,那坐下的幼儿心里还是非常难受的,因为他从老师的话语中分明感到了自己不如别人,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而我们的教师却还浑然不知。 比如,有位教师自己在组织教育活动时也实施所谓的“因材施教”,她在集体活动结束后进行地分组操作活动中,对全班小朋友说:“请会做的小朋友坐到这边来,请不会做的小朋友坐到那边去”,殊不知,这种做法违背了教育活动中的最基本的心理卫生原则——尊重幼儿。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为了促进幼儿言语能力的发展,为了促进内向的幼儿更加活泼开朗,对那些越不想回答问题,越是怕回答问题的幼儿就应该多进行些“点名”回答,让他们有更多的锻炼机会和发展机会。以前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包括去家访的时候,家长也是这样希望的,他们认为孩子的胆子太小,如果老师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那么就是给了孩子锻炼的机会。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翻阅了一些资料以后我认为,教师应该先了解清楚这个幼儿到底是为了什么不愿意举手,如果一个能力比较弱而且自卑感比较严重的幼儿出于保护自尊心和面子,而不愿意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时,在集体面前我们教师绝对应该保护他们的这种沉默权,否则,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将会再次受到冲击,他们会变得更加内向,更加自卑。对于因能力差而自卑、进而不愿举手回答问题的幼儿,关键不是强迫他们多“锻炼”就能解决问题的,而是要为其创造成功的机会,树立其自信心。这也正是新《纲要》所提倡的: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的学习,教育的方式是否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有意伤害 如果我们细心观察,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教师对幼

文档评论(0)

kakax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