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学研用合作.doc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学研用合作.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学研用合作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推进产学研用合作 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合肥工业大学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合肥工业大学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战略,坚持“凝炼办学特色、加强内涵建设、深化管理改革、培育校园文化”的办学方针,坚持“教学是强校之本、科研是强校之路、学科是强校之基、人才是强校之源、管理是强校之纲”的办学思路,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一、基于“卓越计划”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合肥工大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长期服务于我国装备制造业,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61所首批试点院校之一,也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试点院校。学校在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做了有益的实践探索。   1.做好顶层设计,统筹科技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顺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工程类专业认证的需要,吸收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各类教学成果,推进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按照“精减学时、整合资源、突出实践、构建平台、完善标准、交叉教学”总要求,修订学分制指导性培养方案。2011版培养方案中,一是建立集知识、能力和素质一体的“专业培养标准”。二是设置通识教育课程、技术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环节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五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和个性化培养模块。三是突出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实践环节的比例,增加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学分比例。四是课程设置体现学校“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五是构建“三学期制”的教学运行模式。   如何把培养目标转化为课程目标,进而用来指导课程设置,是培养模式创新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合肥工大从“工程化”的视角优化课程体系,以工程技术与技能为主线整合工程类课程知识和内容,并融合人文素质类课程,在设计、组织课程体系时,充分体现课程的第一目标是造就掌握工程科学技术的“人”,而不是展示学科的知识。   2.把握“四个抓手”,推进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以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为龙头,深化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构建柔性化教学管理机制、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机制、人才培养评价及激励机制、质量监控与信息反馈机制、文化育人机制。   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抓手,将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打通,实行多种形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本硕连读培养一体化、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研发型、设计型、应用型等不同类型的工程科技人才。   以“‘三创’(创业、创新、创造)人才培养实验区”为载体,强化学生基础理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创新型拔尖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尝试将工科与理科,技术学科与管理学科、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相结合,为装备制造业培养复合型、行业领军高级人才。   以“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牵引,构建“国家-学校-学院”三级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及多样化课内外科技训练和创新创业实践模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强化实践能力,促进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合肥工大构建了一个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特色突出、各环节有机结合、整体优化、开放的实践教学体系。横向上,整合课程实验内容,按照基本实验、综合与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三个层次设计实验内容;纵向上,理顺各个实践环节之间的关系,按照基本实验、工程实践、创新实践三个层次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相互补充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和准工业化的校内实习基地,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啤酒生产线等一批校内准工业化的生产线和实验室(中心)的建立,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保障。   创办教改实验班,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自2007年始,在培养大批基础厚实的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同时,对部分成绩优异学生实行个性化培养模式,按照“厚基础、宽口径、个性化、研究型”的原则,探索复合型、拔尖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以促进教学、科研、生产紧密结合为目的,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合肥工大依托重点学科和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优势,将合作研究开发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大力促进学科群与产业的对接,如成立“江淮-合工大汽车研究院”、合肥新能源汽车研究院等机构,做到“企业研究中心建在学校,学校实习基地建在企业”,通过产学合作研究开发,培养了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   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牵引,探索研究团队培养模式。利用跻身于“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机遇,投入专项资金,按项目管理方式开展创新立项工作,全校有近千名大学生参与到学校资助的200多项校级创新计划和国家级创新性实验计划课题中。这些课题从选题论证、申请立

文档评论(0)

zhangh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