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一(北师大精品课程)19专用课件.ppt

古代文学史一(北师大精品课程)19专用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文学史一(北师大精品课程)19专用课件

第十九节 庄子的生平和思想 一、庄子的生平 庄子的生平事迹主要见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和《庄子》一书。 他把为统治者效力而获得赏赐比作舐痔溃痈,不愿与这种人为伍。宋国有个叫曹商的人,出使秦国,秦王赏给他百辆车子,他在庄子面前炫耀,庄子轻蔑地说:“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二、庄子的著述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载了庄子的著述: 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一书在汉代有五十二篇,但现在仅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 三、庄子的思想 庄子直接继承了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他把道的理论引申到人生方面,多方面地思考了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在庄子生活的时代,残暴的统治者使人民大量地受刑和死亡:“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杨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庄子·在宥》)。他思考如何在苦难的现实中安顿这短促的人生,寻觅着一条通向精神解脱之路。 1、提倡率情任性的自然人生 所谓自然,是指天然而成,自在自为,不受外来干预的状态。 《庄子·秋水》中说:“何谓人?何谓天?”答曰:“牛马四足,是谓天,穿牛鼻,落(络)马首是谓人。”他认为人类最理想的生活状态就是符合自然的状态. “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知乎小人君子。”(《庄子·马蹄》) 在这一点上,庄子和大力提倡仁义道德的儒家截然不同。他认为,仁义礼乐是对人的自然本性的束缚和戕害,它如同骈拇枝指、附赘悬疣,完全是多余的。他主张,人应当超越于社会规范之外,率情任性地去生活,“法天贵真,不拘于俗”(《庄子·渔父》)。 2、奉行全性保真的贵生主义 珍惜个体生命,避免伤生害性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庄子·骈拇》中指出: 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 他主张采取“以无用为用”的生活态度 《庄子·人间世》中说: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对人来说,“以无用为用”就是去除各种功利追求,既不求对他人有益,也不求个人的功名富贵,一切以全身远害为宗旨。 《庄子·逍遥游》中写尧想把天子的位置让给许由,许由不受,说:“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 庄子正是奉行这样一种人生准则,他只求在世上占据一个仅能容身的位置,没有更多的贪欲,也不想奉献于人。 3、采取安命与齐物的人生态度 A、庄子把现实中无法解释而又无法解脱的痛苦看作“命”。“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庄子·达生》)面对人生的穷达祸福,庄子主张采取“安命”的态度:“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人间世》) B、所谓齐物,就是否定和抹煞事物之间以及物我之间的差别,反对人为的价值判断。 庄子首先从事物的相对性来否定它们的差别。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覩矣。(《庄子·秋水》) 庄子还用万物的同一性来否定它们之间的差别。 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 他提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在这种观点包含着对生命现象和万物变化的理性认识,带来了对生死寿夭的达观态度。 第四是追求超脱与自由的精神境界 庄子把这种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称之为“游”。 “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齐物论》)“乘物以游心”(《人间世》),“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遯而皆存”,“游夫遥荡恣睢转徙之途”,“与造物者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气”(《大宗师》),“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广垠之野”(《应帝王》)。 庄子主张通过“坐忘”、“心斋”等方式,在内心保持虚静的基础上逐渐忘礼乐、忘仁义、忘天下、忘万物,直至堕肢体,黜聪明,忘怀自身的存在,最终达到一种与大道冥合,与宇宙同在的境界。 这种境界实际上只是庄子所追求的一种精神自由,它缥缈虚无,却又奇幻多彩。 庄子的人生态度中有强烈的愤世嫉俗的成份,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深刻的批判

文档评论(0)

dar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