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复习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

什么是美学? 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通建议应成立一门专门研究感性认识的新学科,这么新科学叫做“伊斯特惕克”,即美学,希腊文原意为“感觉学”的意思,由此可见,这门新科学是作为一门认识论提出来的。1750年,他则正式以“伊斯特惕克”这个术语出版他的《美学》第一卷,而在其著作中,一开始便不是简单地谈感性认识,而是谈对美的认识,即美感的认识,因此,他本人被成为“美学之父”。 我国最早接受西方美学的算是王国维。 美学建立以来的意见和论争。(四种意见) 1、鲍姆嘉通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 2、黑格尔认为,美学对象是研究美的艺术。 3、车尔尼雪夫斯基在批判黑格尔派美学的同时,非常强调对现实美的研究,强调艺术对现实的美学关系。 4、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心理学的。属于这一派的美学有“移情说”、“心理距离说”等。 本教材对美学的一些观点: 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科学,比较合适。它体现了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和当前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一方面,美学可以集中地研究美、美的各种形态以及美感的问题;另一方面,又可以从审美上研究艺术,与艺术概论有所区别,艺术是审美意识和审美对象的集中体现。它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但美学不是研究艺术的一般问题。即艺术的所有问题,二是研究艺术美的问题,研究艺术美的创造和欣赏的问题。 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人物及观点) 1、柏拉图是在欧洲美学史上最早对美的问题作深入的哲学思考的人,他提出: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他认为理式是客观世界的根源,客观世界并不是真实的世界,而理式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 2、康德的美学是建立在先验论的基础上的,他认为:“美是主观的。”美是那种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没有概念的纯形式,而又必然为一切人所喜爱。 康德对美的分析: (1)趣味判断和厉害,概念无关 (2)美虽然是含目的性的形式,但只有引起想象力和?的和谐的自由的活动,才能普遍必然地引起美感。而这种快与不快的情感才是判断对象美不美的真正原因。 (3)康德认为这种快与不快的情感虽然是个人的,但又具有必然的普遍有效性。 3、黑格尔提出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他认为美的根源在于理念,绝对精神,而感性的实在只不过是理念生发出来的,是作为理念的客观性相? 黑格尔对美的本质的探讨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体现了理性与感性的统一; 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看,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是统一的; 从主体与客体关系看,理念的感性显现就是指人的精神劳动的外化,强调人的精神劳动作用。 4、克罗齐:认为美的根源在于心灵。美是心灵作用于事物而产生的直觉。 从客观现实,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 1、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在事物本身之中,主要是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体例; 2、达芬奇:认为美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是可以用感官认识到的事物的性质; 3、荷迦兹:适宜、变化、一致、单纯、错杂和量,所有这一切彼此矫正,彼此偶然也约束,共同合作而产生了美。 他提出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 4、博克:他承认美的客观性,肯定美是物体的某些属性。 5、狄德罗:提出“美是关系”即美是事物的客观关系。 从社会生活中探索美的根源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 总结: 一部分美学家是从精神世界去探索美的本质,把美的本质的根源归结为绝对观念或主观意识,审美感受。他们在哲学根本问题上颠倒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其中有些美学家的思想中包含辩证法的因素,在论述主客体的关系时抽象地发展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因素。 另一部分美学家阿则从客观世界的自然特征出发去探索美的本质,把美的本质的根源归结为自然事物本身的某种感性特征和属性。他们肯定美在客观事物本身,有其正确方面,但由于他们一般都离开了人的社会性,不懂得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不能从主客体在实践中的辩证关系来探讨美的本质,故也带有明显的直观的缺陷。 墨子:认为“为乐非也” 他对“为乐”持否定的观点,反而告诉人民“万民之利”,才是美的标准。这也说明美是与功利,与善有密切联系的。“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再一次说明美与功利,与善的关系。事物总是先有功利,先有善,然后才可有美。美与功利,与善是不可分的。 孔子:“里仁为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如有周公之才之美。” 孔子也认识到美与善是有区别的,虽然如此,美与善还是密切相联而不可分的。 “有美玉于斯”、“子谓《音召》: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可见,美与德,善还是一致的,虽然二者分开使用,但美仍离不开德,善的内容。 孟子“充实之谓美” 孟子认为,美是有内容和形式的,这内容就是人的品德,也就是仁义礼智等美好品质;美的形式就是品德的直接表现 荀子:认为美不是先天的

文档评论(0)

tianma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