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导论.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01章导论

第一章 导论 本章主要内容 一、财政的产生(或存在) 二、财政的概念 三、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 四、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五、学好财政学应该掌握的知识 学习目的与要 1.分别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角度理解财政的概念及财政产生(或存在)的理由。 2.了解西方财政学与中国传统财政学的发展演变。 3.如何理解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4.学好财政学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 一、财政的产生(或存在)的理由 (二) 马克思主义观点的解释 原始社会末期以前,没有国家,也没有财政。 财政孕育于原始社会末期,萌发于阶级产生和国家形成时期。 财政是一个历史范畴,又是一个经济范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立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国家是财政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国家是财政分配的主体。 二、财政的概念 (一)西方经济学中关于财政的解释: 古典经济学:财政是政府收支的管理,财政学是政府收支管理的科学。 现代经济学:财政是公共部门(public sector)经济,财政学是公共部门经济学。 (二)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做的解释 1.教材定义 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主要利用价值形式,参与市场经济中社会财富的分配与再分配过程中所形成的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及其产生的分配关系。 疑问:(1)有市场经济就有非市场经济,那么,非市场经济的财政是什么呢?(2) 财政分配的对象社会财富吗;(3) 财政是?°分配关系?±还是?°分配活动?±? 什么是财富? 财富:具有价值的东西。(《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1996年7月修订第3版) 从形态上看,财富应该包括金钱的、物质的与精神的三种,既然财政分配的对象是财富,是否财政对金钱的、物质的与精神的财富都进行分配呢?而且,从现实情况来看,在现代商品货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财政分配的对象是否还包括实物呢?就个人而言,小到针头线脑,大到汽车别墅都可以算做个人的财富,这些财富是否都是财政分配的对象呢? 2.本人定义 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所形成的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3.有关财政的称谓、概念 中国古代关于财政的不同称谓:乘、财用、出入、国用、国计、邦计、度之、计政、理财、经费 等等。 1898年(光绪24年),戊戌变法《明定国是》诏书中有“改革财政,实行国家预算”的条文。(人大教材) 20世纪40年代中华书局《辞海》对财政的解释:财政谓理财之政,即国家或公共团体以维持其生存发达为目的,而获得收入、支出经费之经济行为也。 财政定义2的具体解释 (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以其它社会组织和团体为主体的分配都不是财政;以国家为主体是指国家在财政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并形成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国家分配论观点) (2)(或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分类: A.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 B.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 (3)财政分配的形式有力役、实物与货币,目前采用价值形式。 A.力役?a劳动力 B.实物?a C.货币?a 从C的这部分价值来看: 它是补偿生产资料消耗的价值,包括C1和 C2两部分。其中的C1是用于补偿劳动对象消耗的部分,C2是用于补偿劳动资料消耗的部分。C的补偿是简单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不论是C1还是C2都不应该离开生产过程,不应该进行其它方面的分配,也不应该构成财政分配的对象 但是,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政府财政就曾经集中过国有企业的C2的。 V的这部分价值来看: V是劳动力价值,是生产与再生产劳动力这一商品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包括(1)恢复劳动者体力、脑力消耗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劳动者养活家庭成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所必需的教育与训练费用。劳动力价值因各国生产力水平、自然条件和生活习惯的不同而不同。 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即劳动力价格。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大于劳动力的价值,工资只是劳动力创造价值的一部分,一般最多只能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那一部分。因劳动力经常存在供过于求的情况,工资往往被压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工人阶级为提高工资而进行的斗争,在一定程度上可暂时缓解被剥削的程度。(《辞海》[经济分册],32/33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12月第2版) 劳动力创造价值、劳动力价值、工资三者之间的关系: 劳动力创造价值(V+M)>劳动力价值(V)>工资(一般情况) =工资(最好情况)                 <工资(存在吗?) 从理论上讲,由于V是生产与再生产劳动力这一商品所必需的

文档评论(0)

tianma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