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斯投影正反算.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斯投影正反算

高斯投影正、反算及换带 程序执行条件 ※ 数组 投影选择 T、换算点个数 “Z=0 F≠0”、=0正算0、≠0反算 ※ 坐标系选择 “54 ≠54”、=54换算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输入54、≠54换算为1988年西安坐标系 M、中央子午线经度(°′″) 输 入 ※ 大地坐标 I、序列号 B、L:大地纬度和经度(地理坐标)(°′″) ※ 高斯平面坐标 轴子午线 I、序列号 X、Y:高斯平面坐标(m) Z、轴子午线(°) 输 出 ※ 大地坐标 子午收敛角 N、序列号 B、L:大地纬度和经度(地理坐标)(°′″) R、子午收敛角(°′″) ※ 高斯平面坐标 子午收敛角 N、序列号 X、Y:高斯平面坐标(m) R、子午收敛角(°′″) 注: 1、程序执行前必须进行数组定位。如:Defm 10 T×2=5×2=10 2、Y坐标值要去掉带号及避免出现负值的500公里; 4、本程序运算时,各已知数据、观测变量不会随之变化,可非常方便地进行各数据的核对; 5、本程序在进行换带计算时采用的是间接换带计算法。 Prog GSXY Defm 10:TA“Z=0 F≠0”G“54 ≠54”Z:Fixm:I=0:「b」0:I=I+1◢ J=2I-1:M=Z[J:L=Z[J+1:A=0=Prog“3”:B=M:M=L+Z:Prog“3”:L=M:{BL}:M=B:Prog“2”:B=M:M=L:Prog“2”:L=M-Z:≠X=M:Y=L:{XY}:B=X:L=Y⊿Z[J]=B:Z[J+1]=L:IT=Goto 0⊿G=54=C=6399698E=.006738525414684:≠C=6399596E=.006739501819473⊿I=0:「b」0:I“N”=I+1◢ J=2I-1:B=Z[J:L=Z[J+1:A≠0=X=B:Y=L:Goto 2⊿S=sin B:G=54=F=111134.8611B-(32005.7799S+133.9238S∧3+.6973S∧5+.0039S∧7)cos B:≠F=111133.0047B-(32009.857S+133.9602S∧3+.6976S∧5+.0039S∧7)cos B⊿U=√Ecos B:V=√(1+U2:N=C÷V:W=tan B:M=cos B(Lπ÷180:X=F+NW(.5M2+1┛24(5-W2+9U2+4U∧4)M∧4+1┛720(61-58W2+W∧4)M∧6◢ Y=N(M+1┛6(1-W2+U2)M∧3+1┛120(5-18W2+W∧4+14U2-58U2W2)M∧5◢ M=W┛π(180M+60(1+3U2+2U∧4)M∧3+12(2-W2)M∧5:Goto 3:「b」2:W=E﹣6X-3:G=54=F=27.11115372595+9.02468257083W-.00579740442W2-4.3532572E﹣4W∧3+4.857285E﹣5W∧4+2.15727E﹣6W∧5-1.9399E﹣7W∧6:≠F=27.11162289465+9.02483657729W-.00579850656W2-4.3540029E﹣4W∧3+4.858357E﹣5W∧4+2.15769E﹣6W∧5-1.9404E﹣7W∧6⊿U=√Ecos F:V=√(1+U2:Q=YV÷C:W=tan F:M=F-(1+U2)W┛π(90Q2-7.5(5+3W2+U2-9U2W2)Q∧4+.25(61+90W2+45W∧4)Q∧6:Prog“3”:B=M◢ M=Z+1┛(πcos F)(180Q-30(1+2W2+U2)Q∧3+1.5(5+28W2+24W∧4)Q∧5:Prog“3”:L=M◢ M=W┛π(180Q-60(1+W2-U2)Q∧3+12(2+5W2+3W∧4)Q∧5:「b」3:Prog“3”:R=M◢ IT=Goto 1⊿“END” 概要说明: 我国的经度范围西边自73°起,东边至135°,可分成6°带共11带或3°共22带。 由上图可知,3°带的轴子午线有一半与6°带的轴子午线重合,另一半与6°的边缘子午线重合。各带的轴子午线与带号的关系如下: 、:6°或3°带带号; 、轴子午线经度(即中央子午线经度)。 例,成都市经度为104°06′,计算其所处6°带中的带号。 从上图可知,104°06′最接近1

文档评论(0)

pea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