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大骨节病防治知识.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骨节病防治知识 一、大骨节病定义 大骨节病国际通称Kashin-Beck disease,为儿童和少年发生的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其原发病变主要是骨发育期中骺软骨、骺板软骨和关节软骨的多发对称性变性、坏死,以及继发性退行性骨关节病。绝大部分病例发生在儿童管状骨干骺闭合以前,在活跃重病区发病年龄提前。儿童大骨节病的原发病变是四肢骺软骨、骺板软骨(cartilage of epiphyseal plate)、关节软骨(articular cartilage)的变性(degeneration)、坏死(necrosis)。伴随着关节软骨原发病变的恶化、扩大,相继出现邻近部位骨组织的破坏、增生、改建、变形,直至构成典型的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大骨节病是全身性疾病,多发、对称性关节受累及广泛的横纹肌萎缩,内脏改变相对轻微,基本不影响智力发育,亦不影响生育。 二、临床表现 临床上表现为四肢关节疼痛、增粗、变形、活动受限,肌肉萎缩;严重者出现短指、短肢甚至矮小畸形,可有下蹲困难,蹒跚步态状如“鸭步”。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三度。Ⅰ度出现多发性、对称性手指关节增粗,有其他四肢关节增粗、屈伸活动受限、疼痛、肌肉轻度萎缩;在此基础上,Ⅱ度出现短指(趾)畸形,Ⅲ度出现短肢和矮小畸形。 三、病因及传播途径 大骨节病发现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曾有多种病因假说。研究广泛和深入的病因假说主要集中在生物化学学说、饮水有机物中毒学说和粮食镰刀菌中毒学说。 直到1995年,杨建伯教授率领课题组经过30多年的艰苦探索,在大量的现场流行病学、病因阻断试验观察结果以及实验室数据的基础上,确认了大骨节病病因是镰刀菌T-2毒素中毒,实现了大骨节病病因研究上的突破。 T-2毒素主要来源于镰刀菌。病区土壤中自然生长的镰刀菌,是大骨节病的最先源头。病区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作用下,大骨节病病区食粮存在T-2毒素的超常聚集。T-2毒素产生和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是: 1. 谷粒是在收获过程中,在田间或者场院经土壤受镰刀菌污染的。旧式收割方法,从田间收割、放倒,到土场院上堆放、碾压、扬场给予谷粒受污染充分的机会。联合收割机工作法,谷粒甚少接触土壤,可明显地减少镰刀菌污染及其以后的产毒。谷粒污染水平按粒计数,差异很大,少者基本检不出,多者可达50%以上。 2. 镰刀菌作为田间真菌对水分的依赖性较大,只有水分多、新鲜的谷粒才有大量检出,放置日久,一经干燥,便迅速死亡,数月到半年以后便甚少检出。这个特性限定了镰刀菌产毒的时间界限,反映了谷物脱粒后立即干燥的卫生学意义。 3. 新鲜谷粒尽管已经受到污染,因为尚无充分侵及内部营养层,尚甚少代谢物的产生。所以到此为止,可以判断镰刀菌在谷粒外壳上的最初污染,只是日后产生T-2毒素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并非污染了就一定产毒。 4. 制粉与粉状食粮的保藏环境是产毒条件中最重要的一环。现场数据说明大骨节病病区粉状食粮可检出大量的T-2毒素,但同在病区之内的粒状食粮则不能或仅有痕迹量检出。实验数据说明,表面已被镰刀菌污染的小麦、玉米,灭菌干燥以后磨粉,则很少检出真菌代谢物,相反如在潮湿条件下磨粉,即可发生大量毒素,表示镰刀菌进入了产毒机制。 5. 制粉以后的储藏条件对T-2毒素的产生有重要作用。如前所述,病区现场处于冷凉、潮湿的宏观环境中,病户的居住、储粮条件不良促成状态向更坏的方面发展。在公社化时代,家住病区而食用“供应粮”的农村职工户子女不发病或甚少发病,关键因素之一是原粮入库、制粉以及储存条件的相对科学化,减少了镰刀菌的污染以及毒素的产生。在实验条件下也证明,受污染的谷物制粉后,如果立即烘干并在干燥器中储存可甚少产生毒素;如果储于冷凉的冰箱中,则适得其反。 6. 农业户长期食用自产粮更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有了T-2毒素的恒定源头。 四、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特征:大骨节病病区大部分在我国境内,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山东、河南、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四川、青海、西藏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布在川藏到黑龙江的狭长地带,另外西伯利亚东部、朝鲜北部有少数病区(图1),世界其他地区无大骨节病。大骨节病病区与地理地形有一定关系。在我国西北黄土高原病区,以沟壑地带发较重。在东北病区,病区地形多为浅山区与丘陵地。在个别地方,平原亦发病。病区皆属大陆性气候,暑期短,霜期长,昼夜温差较大,处于东南沿海温暖、潮湿季风与西北干旱、寒冷内陆的交接部位。病区之内,病村呈灶状分布。在相邻近的村落中,患病率相差可能十分显著。 图1 大骨节病病区分布示意图 2.时间分布特征:在活跃的病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年度性的波动。 3.病情变化特征:病情有易变和相对稳定的特点,成人大骨节病的病情变化缓慢,儿童大骨节病病情具

文档评论(0)

wangjie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