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用人八要字决.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曾国藩用人八要字决

相关标签:曾国藩 | 人才管理曾国藩用人八字要决2011年08月09日 16:08   文/ 卢晓周?培训杂志    已有1590位网友访问本文 曾国藩出身农家,资质并非上佳,但几乎以一己之力平定太平天国,封侯拜相,位极人臣,成为“中兴第一名臣”,其后更是直接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人对其更是推崇备至。毛泽东就曾说道:“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蒋介石也说过:“曾氏已足为吾人之师资矣。” 纵观曾国藩跌宕起伏、纵横捭阖的传奇一生,他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不世之功,与其识人、选人、育人、用人的高超技巧密不可分,更得益于其倾力打造的“智囊团”,这在当时形成了“名臣能吏,半出其门”、“荐贤满天下”之壮举。曾国藩能够网罗数量如此之多的智士,并高效地加以统筹、安排及任用,足见其在用人方面的过人之处。对于如何招贤纳士,曾国藩精辟地用八个字——“广揽”、“慎用”、“勤教”、“严绳”加以总结。这八字要诀既是对曾氏用人实践经验的高度提炼,也是其用人的智慧结晶。 广揽 曾国藩认为“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国家大计,首重留心人才”,“成大事者,以多得助手为第一要义”,“凡有一长一技者,断不敢轻视”。这与现今的企业重视人才的理念不谋而合。能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能否打造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智囊团”是企业未来竞争能否制胜的关键所在。因此,通过各种途径探寻、吸引各类型的人才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的必修课程。 原则一:不拘一格 现在许多企业通过各种途径招聘或委托猎头公司等招揽人才,这其实就是曾氏所言的“广揽”,差别仅在于寻才的途径不同,实质无二。曾氏选人的第一个原则就是不拘一格,他认为选拔人才不应该以出身、资历来衡量,他强调“要以衡才不拘一格,论事不求苟细,无因寸木朽而弃连抱,无施数罟以失巨鳞”,“不可因微瑕而弃有用之才”。 左宗棠自负甚高、傲气凌人,常以诸葛亮自诩,给人写信的落款通常都是“亮”或“小亮”。曾国藩认为左宗棠是当世奇才,“取势甚远,审机甚微”,“才可独当一面”,并大力加以荐举与重用,二人后虽交恶绝交,但曾氏对左宗棠仍然赞许有加,这一点连左宗棠自己都自叹不如:“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 可以说,正是曾氏不拘一格地广揽人才,才使其“智囊团”“荐贤满天下”,“凡法律、算学、天文、机器等专门家,无不毕集”。 原则二:量才适用 曾氏不拘一格的选才标准,强调了用人要因人而异,注重人才的适用性,结合不同人的专长及特征,让他们能够在自己的专长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做出不凡的功绩。正如曾氏所言:“世人聪明才力不甚相悬,此暗则彼明,此长则彼短,在用人者审量其宜而已。” 曾国藩进一步指出:“虽有贤才,苟不适于用,不逮庸流??当其时,当其事,则凡才亦才亦奏神奇之效,否则龃龉而终无所成。故世不患无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而适用也。”简言之,就是领导者要做到量才适用,根据专长的不同安排合适的位置,这样才能做到相得益彰。因此,量才适用是曾氏广揽人才的第二个原则。 对于企业而言,如何根据具体的岗位配备适用的人才是选用人才、激发人才潜能创造业绩的前提,因此,企业需破除对文凭、资历、职称等的惯性思维,走出唯文凭论、资历论的选聘误区,让合适的人才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 自身才能。 原则三:锲而不舍求才 曾国藩说:“求人之道,须如白圭之治生,如鹰隼之击物,不得不休。”这是曾氏广揽人才的第三个原则,即企业求才需具备锲而不舍的精神。重视人才、寻求人才不能只停留在口头或文件上,要切实地去做;发现人才,就要千方百计地揽为己用。例如,曾国藩在得知彭玉麟的才能之后,力邀彭玉麟出山相助,但几次都被彭玉麟拒绝,于是曾国藩效仿刘备三顾茅庐,在其苦劝之下,终于打动了彭玉麟。? 慎用 曾国藩说,“吾辈所慎之又慎者,只在用人二字上,此外竞无可无着力之处”。又说,“收之欲其广,用之欲其慎”。如何对广而收之的人才做到慎用呢? 原则一:知人 曾氏认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为此,他提出了慎用的第一个原则:要高度重视人才的考察,用之前必须做到“知人”,提倡选人“必取遇事体察,身到、心到、手到、口到、眼到者”,“听其言量其心志,观其行测其力,析其作辨其才华,闻其誉察其品格”。由此可见,曾国藩对用人是何等重视,用现在的话就是要全方位考察选用者的职业规划、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等。慎用的目的是杜绝用错人,让真正的人才得以重用,发挥才能。比如,起用刘铭传就很好地说明了曾氏如何“知人”。 李鸿章曾带三人去拜见曾国藩,请他给他们分派职务。不巧曾国藩散步未归,李鸿章就让三人在厅外等候。不久曾国藩回来,李鸿章说明来意,请曾国藩考察那三个人。曾国藩说:“不必了,面向厅门、站在左边的那位是个忠厚人,办事小心,让人放心,可派他做后勤供应

文档评论(0)

weixin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