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每课一练( 人教版必修一).docVIP

4.1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每课一练( 人教版必修一).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1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每课一练(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1.1921年召开的中共“一大”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1922年中共“二大”通过的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表明(  ) A.中国共产党逐渐认清了中国的国情 B.中国特色民主革命道路逐步形成 C.中国共产党已经从幼稚走向成熟 D.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性质缺乏正确的认识 解析:选A。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中国特色革命道路逐渐形成,B错误;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性质和国情有了正确认识,从而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故答案为A。2. 军民一家、鱼水深情是我党的光荣传统,图《红军临时借谷证》体现的是(  ) A.江西时期人民对红军的援助 B.延安时期红军对人民的援助 C.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对解放军的援助 D.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对人民的援助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信息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字样,说明是与1931年在江西瑞金建立的红色政权有关,故A正确。 3.互联网上发布着这样一首诗:“迷雾云遮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岸边船启航。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行程二万通华北,□□□□挽国邦。”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处应该填写(  ) A.遵义会议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土地革命 解析:选A。从“行程二万通华北,□□□□挽国邦”中可以看出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在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一个伟大转折点。 4. 从右面的图片中你能获得的最有价值的历史信息是(  ) A.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B.三大战役取得重大胜利 C.国民党政权覆灭 D.解放战争取得彻底胜利 解析:选C。南京是国民政府的首都,因此占领南京意味着国民党政权的覆灭,A、B时间要早,D错在“彻底”两字上。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量残余部队。 图历史文件中收录了一些标语,如“国难期间大家要厉行节约、倡用国货”“洋货畅销是全国同胞的耻辱”“用国货就是实际救国”等。这一文件可能出现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中日甲午战争时期 解析:选B。由图片中的“一九二○年”等关键信息可知,材料体现了五四运动时期中国人民抵制外货的斗争情况,故选B。 .1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  ) A.及时做出了挽救党和革命的决定 B.为长征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C.推动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D.促成了团结抗日局面的实现 解析:选A。八七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两者的共性即是A项。 . 上图是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某次重大历史事件的领导人群像,他们从左起分别是贺龙、朱德、周恩来、叶挺和刘伯承。这座群像是为了纪念(  ) A.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红军长征胜利 C.南昌起义 D.湘赣边秋收起义 解析:选C。根据材料信息提供的年代和人物:20世纪20年代,贺龙、朱德、周恩来、叶挺和刘伯承,综合分析判断可知纪念的是1927年的南昌起义。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是指(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红军长征 解析:选D。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长征,进行战略转移。北伐战争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B、C是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起义,并没有“行军”。 .大革命失败后,严峻的形势迫使中国共产党反思、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于是在国共对峙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反思、总结和探索,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下列选项能说明这一时期中共从幼稚转向成熟的有(  ) ①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②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这一正确的革命道路 ③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 ④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选D。本题考查考生对十年对峙时期相关知识的理解,难度中等。只要知道北伐战争发生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之前,便可选出答案。 .“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朱德这首诗缅怀的是(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八大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