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GPS卫星定位技术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绪论 第一节 GPS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 早期的卫星定位技术 卫星三角测量: 卫星作为空间动态观测目标。 1966年—1972年,美、英、德合作应用卫星三角测量,测量了具有45个测站的“全球三角网”,点位精度约5米。 二、子午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及其缺陷 1、卫星多普勒定位测量: 卫星作定向动态已知点,非几何测量,发信号测速。 2、(NAVY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NNSS的建立 1958年12月,美国海军和HOPKINS大学联合研究了“美国海军导航卫星系统——NNSS(NAVY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由于卫星轨道通过南北地极,故称为子午卫星导航系统。 1964年1月研制成功,用于北极星核潜艇的导航定位;军事导航定位。 1967年7月,美国政府批准,对其广播星历解密提供民用,定位技术迅速兴起。 作用:已知地面点坐标,测定多普勒频移,确定卫星运行轨道;已知卫星运行轨道,测定多普勒频移,确定地面点坐标。 3、多普勒定位原理: 多普勒效应:当波源与接收器(观测者)作相对运动时,波源的发射频率与观测者接收频率之间成立关系: fr —— 接收频率; fs —— 发射频率; c —— 光速; α —— 波源运动方向与波源到测站方向间的夹角; v ——波源运动速度。 测定多普勒频移,即可求出ρ: , 4、NNSS的优缺点 优点: (1)经济、快速,不受天气和时间限制。采集2天数据,可得分米级精度的三维地心坐标。 (2)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核潜艇、导航测量船、军民用舰船的全天候导航,以及海上石油勘探、钻井定位、海底电缆铺设、海洋调查等方面的广泛定位。 缺点: (1)子午卫星轨道高度低(1000km左右),难以做到精确定轨。卫星沿经圈运动。 (2)子午卫星仅有六颗,数量少,无法实现全球的实时导航和定位。6颗卫星,950-1200km轨道,107min。 (3)信号频率低,难以补偿电离层折射的影响。 (4)卫星沿经圈运动,精度与高程相关,只有在已知接收机高程的情况下,才能得到经纬度的导航解。? 在美洲大陆测定了500多个多普勒点,西欧测定了30多个多普勒点,中国测定了近百个多普勒点,有全国多普勒网。 ? 三、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 子午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受到较大的限制,为突破局限性,实现全天候、全球性和高精度的连续导航和定位----GPS卫星定位技术发展到一个辉煌的历史阶段。 在子午卫星的基础上,克服其缺点。因此,具有“多星、高轨、测距”体制。导航解算需要多星,克服低轨缺点,保证多星。轨道高,覆盖范围大;高动态,瞬时解,以测距代测速。 60年代末,提出计划: 美国海军:“Timation”计划,12-18颗卫星,全球网; 美国空军:“621-B”计划,3-4个星群,全球网。 1973年,国防部联合计划局(包括美国陆海空军、制图、交通、北大西洋)正式开始了GPS的研究和论证。 1973年12月,美国国防部(DOD)批准建立GPS卫星全球导航定位系统(NAVSTAR/GPS),即:测时、测距/全球定位系统,计划投资300亿美元(实际花费130亿美元,管理有方)。 计划分三阶段实施: ??????? 第一阶段——原理与可行性(方案论证和初步设计阶段) 由1973年开始至1978年2月22日第一颗试验卫星发射成功。 1973-1979年,共发射4颗试验卫星,结果令人满意。 ??????? 第二阶段——系统全面研制与试验阶段 由1979年开始至1989年2月14日第一颗工作卫星发射成功。 1979-1984年,发射了7颗试验卫星,BlockⅠ卫星(11颗)。 定位精度远远超过设计精度。粗码定位精度为14米。 第三阶段——最后工程完成与发展(实用组网阶段) 1989年,工作卫星发射,BlockⅡ、BlockⅡA(军事应用功能)。 1993年,GPS网基本建成。 DOD于1995年4月27日宣布:“GPS系统已具备全部运作能力(FOC)”。至此,整个历时23年、耗资130亿美元的GPS计划宣告完成。 GPS的设计目标:实现全球、全天候、高精度的授时、导航和定位。 ? 四、GLONASS: 前苏联于1982年10月开始研究,计划1995年前建成。 GLONASS工作卫星星座:24颗卫星,其中21颗为工作卫星,3颗备用卫星,均匀分布在3个轨道上,轨道平面倾角64.8度; 卫星高度:19100公里; 运行周期:11小时15分; 信号频率:1600MHz,1200MHz。 1990年12月8日至1994年8月11日,共发射9颗GLONASS卫星;1994年11月20日开始发射三个一组的GLONASS卫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