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法律思想供参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法家法律思想供参习

第五节 法家法律思想 一、学派简介 法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主张“以法治国”的一个学派,对当时的政治和法律实践产生了最大的影响。在法律思想方面,法家为中国古代法律理论建设和制度建设,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法家一词,最早也是由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提出: 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也。 1、法家的形成 法家的出现,是时代的必然。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传统的礼制、分封制、井田制、世卿世禄制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而中央集权、郡县制、土地私有、地主经济以及选举制度等新生事物纷纷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 政治、经济因素的变化必然体现在思想的领域中,而新的变化,也必然需要新的思想学说来提供新的思想理论资源。 为了适应新的时代,各国纷纷对统治方法进行了巨大的变革。在各国的变法改革过程中,涌现出了大量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们从富国强兵的目的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的打破礼制、鼓励耕战、以法治国的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而又充满功利主义色彩的主张和思想。由于他们大多有相同的政治使命,扮演着相同和相似的政治角色,所以,他们的思想学说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因此,后人将他们统一称为法家。 2、主要代表人物 先驱:管仲、子产、邓析 前期法家:李悝 申不害 慎到 商鞅 后期法家:韩非、李斯 齐法家:《管子》为代表, 秦晋法家:李斯 韩非 申不害 慎到 重法:商鞅 重势:慎到 重术:申不害 法、势、术结合:韩非 商鞅 韩非 韩非(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诸公子,曾和李斯同学于荀况,李斯自以为不及。当时韩国国力衰弱,韩非多次上书韩王,提出富国强兵、修明法制的主张,不被采纳,退而著书,成十余万言。他的著作传到秦国,秦王嬴政读后十分钦佩,于是发兵攻韩,索要韩非。韩王派遣韩非入秦,秦王却听了李斯、姚贾诬陷,将他拘囚下狱,李斯送毒药使他自杀于狱中。 3、法家学说的历史命运 法家学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受到了统治者的欢迎,指导了这个时期的政治实践,也取得明显的实际效果。 秦代是法家学说地位最高的时期。经过了实践检验的法家学说,不仅仅称为官方的政治法律指导思想,而且也被官方大力宣扬,企图弘扬到民间,变成社会普遍接受的唯一意识形态。 秦后时代的法家的公开层面上受到贬斥,但是统治者往往采取儒法并用的手段。学界向有“阳儒阴法”或者“外儒内法”之说。 汉宣帝言:汉家自有制度,本以王霸道杂之。 总之,法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根据法家思想所创立的中国封建法律制度,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一脉相承,不绝如缕。 二、法家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 1.历史观 所谓历史观,是指对历史发展基本规律的认识。 法家的历史观,可以称为进化史观。即法家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直向前发展的,历史不可能重演或者倒退,所以不同的时代应该用不同的统治方法,一切政治、经济、法律制度都必须随着历史的前进而相应的发展变化,不能应循守旧、墨守成规,更不能复古倒退、固步自封。 商鞅批判了“法古无过,循礼无邪”的守旧观点,提出“不法古、不循今”。他将人类历史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上世、中世、下世和今世,各个时代各有自己的特点。 上世: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爱亲人,贪私利,所以,可以用“亲亲”统治; 中世:出现了抢夺、争执,但是尊重闲人、喜爱仁慈,所以,可以用“仁义”统治; 下世:私有制、君主和刑法出现,尊重官吏和贵 今世:各国忙于兼并,民众有技巧而奸诈,所以,在下世和今世,亲亲和仁义都行不通了,所以只能改变统治方法。 韩非反对“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今之民”,提出了“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的看法。 韩非从人口与资源的关系来论证统治方法转变的必要性,他认为上古时期,“人民少而财货众,故民不争”,德、礼就能治理天下;现在是“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从国家生存环境来看,战国时期事“强国事兼并,弱国事力守”,“力多则人朝,力寡则朝于人”,因此德、礼已不足为治,所以,必须改变旧的治理方式,变法改革,发展生产,富国强兵。 法家的历史观是与儒家的历史观相反的,法家用其历史观证明了儒家主张的德治、礼治已经落后于时代, “时移而治不易则乱”,所以,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治理方法,那就是要推行法治、变法图强。 2、人性论 在法家看来,人的本性古往今来就是“好利恶害”或曰“趋利避害”的,也就是说,自私自利的,而且是不可改变的。 《管子·禁藏》:夫凡人之性,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其商人通贾,倍道而行,夜以继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渔人入海,海深万仞,就彼逆流,乘危万里,宿夜不

文档评论(0)

dart0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