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诡谲诗风浅探.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贺诡谲诗风浅探

李贺诡谲诗风及其原因浅探 [摘要]中国古代灿若群星的诗人当中,李贺当不愧为百花争艳的唐代诗歌艺苑中一朵艳丽夺目的奇葩。他在有生短短的二十七个年头,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意境,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幽艳奇幻的诗歌王国,开创了中唐一代“尚奇”“尚怪”的诗风。 [关键词]李贺;诡谲;原因;诗风 一、诗风探源 就如世人所称“鬼才”,李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描绘出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奇异国度,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他如此钟情于这诡谲的诗风呢?总的说来,有以下原因: 1、诡谲诗风的文学渊源 李贺独特诗风的形成与他吸收和借鉴了楚文化及诸多诗人创作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从李贺的创作风格中,可以看到楚文化的渗透。楚文化作为一种独具魅力的南国文化,其想象的丰富是其他文化所不能及的。李贺便深受这独特的想象的影响。 杜牧在《李长吉诗歌序》中指出李贺的诗是“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附注中言“长吉诗约楚骚,而意取幽奥,辞取魂奇。”这些都指出李贺与楚文化之间的文学渊源。他经常把“楚辞系肘后”,随时“咽咽学楚吟”,“坐泛秦楚吟”,可见他对于楚文化是怀有深深的喜爱的。有如《梦天》中扑朔迷离的月宫,《山鬼》般凄美艳丽的《苏小小墓》,《天上谣》、《仙人》中虚幻奇诡的仙境、神仙,《南山田中行》中凄冷阴森的鬼蜮图等,这些都植入了楚文化虚幻怪诞的绚丽想象。 其次,李贺独特的创作与他向唐代诗人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的学习分不开。 《文献通考》中说:“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他是继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岁寒堂诗话》中:“贺诗乃李白乐府中出”,表现出太白诗对李贺诗有着巨大深远的影响。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借梦境完成幻想之词:“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而李贺的《梦天》“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此诗借梦境写仙境的作法可以说与李白同一机杼,其渊源关系极为明显。特别是当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不足以表现他强烈的主观情感时,李贺便会学习李白借助非现实的大胆想象作比喻和象征。李白为人称道的《蜀道难》:“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同样怀才不遇的李贺在苦闷和彷徨中,在《秋来》写道:“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魂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借鬼影鬼声鬼物以发不遇之忧愤,哀怨孤激之思见于字里行间。由此可见胡应麟对其“太白幻语,为长吉之滥觞”的评价极为中肯。 最后,李贺诗歌诡谲新奇的特点与同时期韩愈诗歌的影响密不可分。 大历之后,韩愈为了匡救唐代诗歌语言近于流俗的趋向,主张“惟陈言之务去”,常常把种种怪异、丑陋的意象写入诗歌,形成奇崛怪诞的诗风。如《陆浑山火一首和皇甫湜用其韵》诗中运用各种怪奇意象,表现山火之猛烈,使得诗意愈发光怪陆离。而李贺在《罗浮山人葛篇》中写到“博罗老仙持山洞,千岁石床啼鬼工”,“蛇毒浓凝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李贺在这首诗中,运用“鬼”、“蛇毒”、“江鱼”等“不美”之意象,给诗歌平添了许多诡异色彩,更显神奇古怪。《绿章封事》中有“愿携汉戟招书鬼,休令恨骨填蒿里”,用鬼魂写穷苦读书人默默死去的痛苦。由此看来,李贺在诗歌的创造上,很大程度吸取借鉴了韩愈奇绝怪丑的诗歌特点。 楚文化及他人创作经验对李贺的诗歌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经过思想的交流,情感的升华,达到完美的结合,折射出一个迥异的怪诞世界。 2、现实生活的挫折及家境的影响 李贺是唐朝宗室郑王的后裔,但其家庭由于历史原因,已从权贵豪门跌入社会底层。然而李贺念念不忘自己是唐王室之后,自视甚高,在《金铜仙人辞汗歌序》里,自称“唐诸王孙李长吉”,显然是在炫耀门第。但他的这种希望只能成为一种幻想,并由此生出沉重的屈辱感。家世的优越感与局促、贫寒的实际处境的矛盾促成他性格的冷僻孤傲。 本来李贺才思聪颖,7岁能诗,又擅长“疾书”,18岁即已诗名远播,造化偏又把充满坎坷的生存环境安排给这位忧郁的天才,长安举场中,与李贺争名之人,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遭馋落第。良机的丧失,是对李贺沉重的打击。他在仕途的阻滞和疾病的煎熬中尝尽了人生的苦涩。对现实的不满与对人生的否定,形成了他孤傲而敏感、自尊与自卑的交错心理。20岁时,应朝廷征召,在长安担任了不过在九品之上的奉礼郎一职。三年与香火纸钱为伴,尽做些迎神感鬼之事,加上他寄住在荒沟里的寓所,处境的贫寒与孤独难谴,导致了他心理的失调。 李贺对诡谲诗风的创造,有其家境、官职等因素,这些原因归根结底就是当时黑暗腐败的社会使然。他的诗歌是现实社会的变形。黑暗的社会现象通过李贺敏感忧郁的心灵,折射出一个凄冷幽深恐怖怪诞的世界。其《公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akax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