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技能.pptx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技能

谁赢得选择题, 谁赢得高分! ——历史选择题的提分策略一、选择题常见命题“陷阱”1.扩大或缩小限定词的外延例1.(2006·全国文综Ⅱ)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魁奈十分推崇中国文化。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文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这足以证明( )A.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B.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表达了欧洲启蒙思想家 的共同看法C.儒学和欧洲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相同D.中国文化在欧洲启蒙思想家中产生过影响D一、选择题常见命题“陷阱”1.扩大或缩小限定词的外延例2. (2012·四川卷)康熙帝晚年曾说:“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这表明康熙帝( )A.对西方文化的力量已有警觉 B.认为中国迫切需要学习西方文化C.对西方文化具有深入的了解 D.已经感受到西方文化的巨大压力A一、选择题常见命题“陷阱”1.扩大或缩小限定词的外延2.偷换概念,改变教材中的语言表述例3.(2008·广东卷)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B.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C.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 D.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A一、选择题常见命题“陷阱”2.偷换概念,改变教材中的语言表述 例4. (2013·海南卷,13) 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思考:选项D,为什么是错误的?B一、选择题常见命题“陷阱”3.通过混淆史实设置干扰项(审史实的正误)例5. (2015·全国卷Ⅰ,31)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 A思考:首先,可以排除哪两个选项? 其次,可以排除哪个选项?一、选择题常见命题“陷阱”3.通过混淆史实设置干扰项(审史实的正误)例6.(2006·全国卷I)俄国十月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十月革命( )A.是在工人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取得胜利的B.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C.中止了帝国主义大战D.推动了第三国际的建立?D一、选择题常见命题“陷阱”4.倒果为因,设置干扰项例7.(2006·北京卷)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以前,人民政协具有代行人大职权的功能。人民政协诞生的背景是( )A.反对内战的舆论不断高涨 B.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胜利C.《共同纲领》被各民主党派基本接受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一、选择题常见命题“陷阱”5.以“同义反复”,设置干扰项例8.(2014﹒全国卷Ⅱ,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B二、落实“六审”,决胜高考(一)审“时间”限定词:例1.(2015·海南卷,14)1905年,《大公报》的一则报道称“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 此事成为新闻的历史背景是( )A.戊戌变法的失败 B.《辛丑条约》的签订C.清末新政的实施 D.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C解读:本题的关键是审时间:1905年二、落实“六审”,决胜高考(一)审“时间”限定词:例2.(2015·海南卷,14)儒家学说倡导“宽刑慎杀”,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明初朱元璋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这表明朱元璋( )A.力图为专制集权确定理论基础 B.试图以重刑迅速稳定社会C.放弃了儒家的治国理念 D.执法无准、量刑无据启示:对历史知识能够在宏观上整体把握; 对历史阶段特征要有清晰认识。B二、落实“六审”,决胜高考【马上过关】1.(2013·全国卷Ⅰ,33)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D思考:为什么“1952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2010·广东卷,18)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香港已经回归,成

文档评论(0)

整理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