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甾体化合物的生物转化
研究进展 Goerlich于1971年对植物来源的scillarenin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Rhizopus arrhizus对该化合物具有多位点的羟基化作用;Gsell等利用Absidia orchidis进行了脂蟾毒配基(2)的微生物转化研究,得到两个羟基化产物7?-羟基-脂蟾毒配基和12?-羟基-脂蟾毒配基,此后则一直未见进一步的研究报道。 近年来,随着药理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发现蟾蜍甾烯是一类抗肿瘤活性极为显著的天然甾体化合物,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阐明,而蟾蜍甾烯的化学研究则相对薄弱得多。Kamano和Akizawa两个研究组最近开始致力于从中药蟾酥及蟾蜍属动物体内分离结构新颖的蟾蜍甾烯,而此类化合物的结构修饰研究则报道甚少。国内果德安研究组为了寻找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新颖先导化合物,对中药蟾酥的三种主要有效成分华蟾毒精、脂蟾毒配基和蟾毒灵分别进行了微生物转化研究,得到了近三十个转化产物,其中18个为新化合物。 体外细胞筛选结果表明,蟾蜍甾烯的微生物转化产物大多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活性,但一般比底物作用弱。华蟾毒精的16-位乙酰氧基对于其细胞毒活性至关重要,脱去乙酰基的产物活性均显著降低,其IC50值大多超过10?mol/l,基本不表现出抑制作用。12?-羟基化是多种真菌对华蟾毒精的主要转化途径,该反应使其活性稍有降低,但仍然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IC50为10-7mol/l左右)。脂蟾毒配基发生16?-羟基化使得活性基本丧失,而12?-羟基化则使活性略有降低。对于蟾毒灵的转化产物而言,15?-,15?-或16?-羟基化均使活性显著减弱; 1?-, 5-, 7?-, 11?-, 12?-位羟基化则活性一般稍有降低,但IC50仍处于10-8mol/l的较低水平,其中1?-羟基-蟾毒灵(12)及12?-羟基-蟾毒灵(16)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及人胃癌BGC-823细胞的抑制作用比蟾毒灵有所增强。蟾毒灵衍生物的细胞毒活性比相应的华蟾毒精及脂蟾毒配基产物增强10倍左右,表明含14?-OH的蟾毒配基活性强于14?,15?-位形成三元氧环者。以上结果是蟾蜍甾烯类化合物细胞毒活性构效关系的重要补充(下图),对于此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蟾蜍甾烯的结构修饰对其抑制人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5、结束语 甾体微生物转化成为微生物转化在制药工业中应用的重要领域,并得到巨大发展。人们希望在控制微生物转化方面能进一步发展,以进一步减少生产成本。在将基因工程用于甾体微生物转化方面,希望有进一步的发展。近年来对于微生物技术在甾体应用的热点主要在于:微生物基因工程作为甾体转化改进手段中的新应用;对于在水中通常不溶的底物的生物转化;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在合适的反应器中的反复利用;连续回收经济产物的过程的改进;利用环糊精提高产物产量的操作。微生物对甾体转化反应的研究必将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有新的进展。 4)、C-16a羟基化 微生物对甾体C-16a羟基化作用为皮质甾体激素类药物合成中另一个重要的反应。在甾体母核导入C-16a羟基后,可以使电解质影响减少,而抗炎及糖代谢作用保持不变。例如,抗炎活力很高的9a-氟去氢可的松在C-16a羟基化后,不仅高度抗炎、消炎作用未降低,并使二者强烈贮盐副作用消失。 C-16a羟基化一般以放线菌为好。 副反应是由于培养基中存在铁离子所诱导而产生的,可以在发酵液中加入0.5%一氢磷酸盐予以防止。 5)、C-17a羟基化 当甾体母核引入C-17a羟基后,能增加甾体药物的抗炎和糖代谢作用。绿色木霉、树枝状孢囊菌和小瓶瘤孢菌均能对甾体进行C-17a羟基化。 6)、C-19a羟基化 甾体母核C-19a羟基化是制备19-失碳甾体化合物的重要中间体。19-失碳甾体较原甾体具有更显著的生理活性,例如19-失碳孕甾酮的疗效比孕甾酮活性强4-8倍。 19a-羟基-4,6-雄甾-二烯-双酮具有升高血压作用。 7)、脱氢反应 当抗炎甾体激素药物的母核C-1,2位置导入双键后,都能成倍的增加抗炎作用。例如,醋酸可的松C-1,2位上导入双键成醋酸脱氢可的松后,增强抗炎作用3-4倍;但C-1,2位脱氢甾体激素化合物在动物体内不能被转化而得,所以这是人工改造后获得高效药物的典型例子。化学法脱C-1,2氢一般用二氧化硒法,常使产品中带有少量难以除尽对人体有毒害的硒,所以微生物脱氢成为甾体抗炎激素药物合成中不可缺少的一步。微生物的脱氢转化过程中虽有一些副产物产生,但我们需要的生产产品收率很高。 A、有关甾体脱氢转化的微生物 微生物对甾体羟基化与脱氢能力相反,细菌的脱氢能力比真菌强,特别是棒状杆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