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及其影响下的欧洲革命风暴专用课件
第三章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及其影响下的欧洲革命风暴 本章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欧洲几个古老帝国爆发革命的原因、过程及不同结局,从而认识革命是社会矛盾尖锐化的产物;只有在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革命才会取得胜利。 学习本章应根据列宁关于“战争与革命”的理论,揭示“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的历程及其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俄、德、奥匈三国爆发革命的原因 。 俄国二月革命后的时局特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德国十一月革命:弄清两个问题,一是德国十一与革命是胜利了?还是失败了?二是十一月革命在德国历史上起了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 第一节 俄国十月武装起义的胜利 参考资料 1.《列宁选集》第二、三卷 2.刘淑春等编:《“十月革命”的选择》,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版。 3.孙成木等著:《十月革命史》,三联书店 1980 年版。 4.霍布斯鲍姆著:《极端的年代(1914-1991)》,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德阿宁:《克伦斯基等目睹的俄国一九一七年革命》 6.(美)罗伯特·文森特·丹尼尔斯《革命的良心——苏联党内反对派》,北京出版1985年。 7.齐世荣:《论有关俄国十月革命的几个问题》,载《世界历史》, 1996 年第 2 期。 一、二月革命及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 1.二月革命的胜利 一战使沙俄濒于崩溃。 3月8日示威游行, 3月10日政治总罢工, 12、13日工人、士兵起义, 占领彼得保罗要塞和冬宫, 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 2.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 彼得格勒苏维埃的建立 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支持资产阶级组织临时政府。 两个政权并存(俄国二月革命后的时局特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代表苏维埃 20世纪初俄国的政党情况 这些政党大体上可以分为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类。 前者包括保守的十月党和更自由主义的立宪民主党,自1906年以来在杜马中占据优势; 社会主义政党有两个,社会革命党人和社会民主党人,后者又分两派:温和的孟什维克和激进的布尔什维克。 二、列宁的《四月提纲》和群众斗争的兴起 1.列宁的《四月提纲》 主张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原因:民主革命已经完成;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无力也不想解决紧迫的社会问题(和平、土地、面包)。 提出革命和平发展的方针 原因:时局特点,“武器在人们手里,没有外力压制人民”;同时,广大群众又受“革命护国主义”影响,对临时政府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设想:第一步先争取将政权由临时政府手里转到苏维埃手里;第二步,在苏维埃中争取多数和领导权,把小资产阶级代表排挤出去,从而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提出了“两个口号” 2.群众斗争运动 四月危机:临时政府照会协约国,决意将大战进行到底。俄历4月10日,首都示威游行,临时政府陷于危机。 六月危机:6月,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被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控制,支持临时政府决议。大会期间,首都50万群众示威游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三、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和党的武装起义方针的确定 1.七月流血事件 工人武装被解散,布尔什维克党被迫转入地下。政权完全落到临时政府手中。 2.武装起义方针的确定 布尔什维克党六大制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四、科尔尼洛夫叛乱和革命形势的成熟 1.科尔尼洛夫叛乱 国内阶级力量对比形势发生巨大变化。 2.革命形势的成熟 党威信空前提高。工人罢工,农民起义,600万士兵表示站在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一边。 经济濒于崩溃。 五、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 10月23日,党中央举行会议,列宁作报告,通过武装起义决议。 成立领导武装起义的军事革命委员会。 提前起义。克伦斯基外逃。占领玛丽亚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炮,占领冬宫。 六、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和苏维埃政权在全国的胜利 1.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11月7日晚召开,大会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选举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 2.苏维埃政权在全国的胜利 莫斯科起义大军于11月16日夺取克里姆林宫。到1918年春,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3.十月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P48) 七、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 1.经济基础——军事封建色彩浓厚的帝国义 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列宁的帝国主义论。 2.政治矛盾——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集合点 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远远落后于美、德、英、法,落后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帝国主义各种矛盾在俄国表现得特别突出,如沙皇专制制度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大俄罗斯民族同各少数民族的矛盾、俄国帝国主义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和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等。 3.主观因素——无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