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专用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专用课件

主 要 内 容 第一节 社会和教育概况 第二节 孔丘的教育思想 第三节 墨翟的教育思想 第四节 道家的教育思想 第五节 孟轲、荀况的教育思想 第六节 《礼记》中的教育思想 春秋战国大转变, 五霸七雄多战乱。 诸子百家齐争鸣, 社会走向新封建。 第 一 节 社 会 和 教 育 概 况 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 春秋战国是指前770年一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前770年一前475年是春秋时期,前475年一前221年是战国时期。 使用了铁器,并且能够冶炼和制造铁器,而且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上;推广使用了牛耕、水利灌溉也有逐步的发展; 在井田制的公田之外,私田开始出现并不断的增加,出现了“私田富于公室”的局面; 前594年,鲁国实行了“初税亩”制 第 一 节 社 会 和 教 育 概 况 二、学术下移和士阶层的形成 (一)学术下移 文化已由一个中心变为多个中心,如鲁国-儒家;宋国-墨家;楚国-道家。 《左传》:子见郯子后,就曾感叹“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掌握文化典籍的官吏逃离王宫,使文化典籍散播于民间,故而能够“礼下于庶人”,文化得以在民间传播了。 第 一 节 社 会 和 教 育 概 况 (二)士阶层的形成 学术的下移,促使士阶层的崛起。士阶层是奴隶主贵族的最低阶层,他们都受过教育,通晓“六艺”,是文武全才。 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士阶层主要是由庶民组成的。士是以他们自己的知识、才能甚至生命为他人服务。所谓养士,就是把有知识、才能的人士招集起来,给予比较好的生活条件,养而备用。 第 一 节 社 会 和 教 育 概 况 三、官学的衰败和私学的兴起 “乱世则学校不修”。 (一)官学衰败的原因 影响官学衰落的诸多原因中,政治原因尤为直接。 1、世袭制造成贵族不重视教育 2、贵族统治力量衰落。 3、动乱阶段,战争频繁。 奴隶主贵族学校教育向平民化的私学教育转变的标志是官学形式的衰微。 第 一 节 社 会 和 教 育 概 况 (二)私学兴起的原因 社会的变动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学在官府”被冲破,密藏于官府的典籍文物逐渐扩散于民问,为私学提供了学习的材料。 士阶层的崛起和文化官吏的扩散于民间,为私学提供了教师。 社会上许多人为了求得在经济上、政治上发展,迫切需要掌握文化知识,为私学的发展提供了广大的生员。 第 一 节 社 会 和 教 育 概 况 (三)私家学派 1.儒家私学 孔子死后,儒家分成了八派,其中以孟子为代表的“孟氏之儒”和以荀子为代表的“孙氏之儒”的教育影响最为显著。他们站在地主阶级立场,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又各有特点。 孟子,据《史记》记载,是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形成以“性善论”为基础的教育思想体系。 荀子的师承关系不详,但从《荀子》书中,可以看到他对诸子学说都有批判,独盛赞孔子和子贡。 第 一 节 社 会 和 教 育 概 况 儒家后学综合孟、荀两派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写出了两篇著名的教育论文《大学》和《学记》。这两篇论文是封建地主阶级名副其实的教育经典。 2.墨家私学 墨家是代表手工业小生产者的一个学派,创始人为墨翟。 墨子从“利天下为之”的崇高原则出发,重视科技研究和科技教育。从他们留下的教学记录中,可以见到我国古代生产技术向科学理论飞跃的最初的优秀成果,为我国科技发展史和科技教育史写下了极为难得的篇章。 第 一 节 社 会 和 教 育 概 况 3.道家私学 道家私学主要分为两派。一派集中在齐国稷下,称为稷下黄老学派,以宋 、尹文、接子、环渊等为代表;一派未到过稷下,以庄子为代表。他们都是继承和发挥老子的思想。稷下黄老学派的学说经过荀子、韩非改造,向唯物主义方向发展,而获得了积极的意义。庄子悲观反世,对一切都失去信心,鼓吹虚无主义和超现实的绝对自由,把老子思想引向极端的唯心论。 4.法家私学 法家私学活动比较集中于“三晋”(韩、赵、魏),而与子夏的讲学关系十分密切。法家人物李俚、吴起是子夏的学生,魏文侯本人也奉子夏为师。商鞅则又是李俚的学生。魏文候所尊师的段干木、田于方,也出于子夏之门。子夏的教育活动对于前期法家确实起着孕育的作用。 他们是先秦法家的激进派,提倡耕战,主张代表地主阶级严刑峻罚。商鞅用自己的学说指导了秦国的变法运动,韩非的理论则为秦始皇所采用。 (四)私学的兴起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冲破了西周以来“学在官府”、学校教育为官府垄断的局面,扩大了教育对象。 其次,私学是专门的教育场所,这就打破了政教合一、官师合一的旧官学教育体制,使教育成为一种独立的活动。私学的教师以具有知识技能的贤士为师,开始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

文档评论(0)

ust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