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7导学案
《苏州园林》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2、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学习难点】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写作背景:
? 这是一篇为摄影集写的“序文”。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圣陶写一篇序文。作者从小生长在苏州,几处园林他都熟悉。还有,他借助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中的195幅精美的照片作参考,亲手写了这篇序文。序文写好后不知何故,这本新的《苏州园林》迟迟不出版,《百科知识》杂志的编辑部知道了,要求让他们先发表,于是作者就以赠陈从周教授的词《洞仙歌》中的一句——《拙政诸园寄深眷》为题目,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上。发表的时候删去了最后几句话,“拙政诸园寄深眷”这句话在第一段里,第一段也删去了,题目只好改了,改成了《苏州园林》。二、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著名作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历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员,当过编辑。从1914年开始写短篇小说。1921年,他和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了文学研究会,提出“为人生”的主张。短篇小说集有《隔膜》、《火灾》等,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长篇小说有《倪焕之》等。叶圣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在语文教学和教材规范化方面也有独特的贡献。他原籍是江苏苏州,所以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三、苏州园林简介: 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素心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这些园林可分为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类。苏州园林多为宅地园林,由贵族、官宦、富商等所建,精致优雅。这些园林反映出历代园林的不同风格,同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的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苏州比较有名的园林有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怡园等。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园。
四、说明常识了解:
1、说明结构:一般有两种一种总分式(包括总—分、总—分—总两种),一种是递进式。
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包括由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由外到内、由前到后、由左到右等)
3、说明方法:(1)举例子:增加文章可信度,使文章血肉丰满。(2)作比较: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3)打比方:使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4)列数字: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让读者准确了解说明对象。(5)引用:增强文章的说服力。(6)下定义:归纳说明对象的内涵和外延。(7)分类别:使文章条理更清楚。(8)列图表:直观有条理地展示说明对象的特点。(9)摹状貌:使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
【自主预习案】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池沼( ) 嶙峋( ) 着眼( ) 琢磨( )
轩榭(????? )邱壑(???? ) 模(???? )样?重峦叠嶂(???? ) 相间(???? )庸俗(??? )镂(????? )空? 蔷薇(?????? )_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二、整体感知。
欣赏园林
学生听老师范读课文后,思考:
1.请以一位游览者的身份谈谈苏州园林哪一点最美?
2.大声朗读课文,以导游的口吻介绍:
亭台轩榭的布局: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山堆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池沼的布置: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注意介绍的条理,注意介绍的方法,用上重要的词语。)
三\自主探究.理清结构
1.这篇课文中被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呢?
2.讨论:作者怎样抓住中心安排全文的结构?
3.第2段从哪几个角度说明苏州园林总体特征?
4.课文第3、4、5、6段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
5.课文第7、8、9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与中心有何关系?
6.末段结尾有何特点?
四、梳理课文核心部分结构提纲
2.讨论本文说明的顺序
从全文看: ——
从部分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