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同步练习题考试题试教卷案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doc

化学同步练习题考试题试教卷案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学同步练习题考试题试教卷案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认知性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技能性目标:1、熟练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初步学会二氧化碳的制备。 体验性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及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 2、通过认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意识。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方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实验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相关性质所需仪器。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指导学生用课题2所讨论确定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分组装配二氧化碳的制备装置。 初步学会二氧化碳的制取以供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之用。 指导学生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并完成课本P114页表格。 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来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等(可参照书P113-114页有关实验,也可自由发挥)。 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学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指导学生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化学变化? 根据书P114页[实验6—6]来实施探究得到结论并填在书P115页的表格上,并作出分析:(1)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成红色。 (2)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二氧化碳也不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 (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 (4)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和水能发生化学反应这一事实,学会根据现象、结论作出科学分析。 教师总结归纳学生的分析,用多媒体展示结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学生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 CO2+H2O=H2CO3 H2CO3= H2O+ CO2↑ 熟练写出相应化学方程式。 提问: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壁上为什么会有一层薄膜?可能是怎么来的? 学生讨论:1、与二氧化碳反应。 2、与氧气反应。 3、与水反应。并用实验探究得出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结论。 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实验方法并熟练写出: CO2+Ca(OH)2=CaCO3↓+H2O 知道二氧化碳的鉴定方法。 多媒体展示干冰及用途,并提问:同学们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知识和已有的化学知识,能否说出二氧化碳有哪些应用? 学生思考、讨论得出:1、二氧化碳可以制汽水。2、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3、二氧化碳是温室肥料。4、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等用途。 让学生了解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多媒体展示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学生相互交流讨论二氧化碳的功与过(课前布置学生调查与研究)。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环境,关注温室效应。 学完本课题,同学们知道了什么? 学生讨论归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相关用途。 反思与交流。 板书设计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无 气体 无 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O2+H2O=H2CO3 H2CO3= H2O+ CO2↑ (2)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 (3)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3、二氧化碳的用途 (1)二氧化碳可以制汽水。 (2)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3)二氧化碳是温室肥料。 (4)、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等用途 附: 课堂练习一 1、国外试行用“汽水”(碳酸饮料)浇灌植物,它的作用是( ) A、对植物的呼吸作用有利 B、加速光合作用的进行 C、在植物上形成温室 D、改良土壤 2、下列行为中,不属于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途径是( ) A、江、河、湖、海溶解二氧化碳 B、大森林火灾 C、原始森林的光合作用 D、矿物燃料的燃烧 3、意大利有一“死狗洞”,游客牵着小狗进入洞内,小狗会晕倒在地,而人却能安全出入,后来科学家波曼发现洞内湿漉漉的泥土中冒着气泡(CO2),据此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 。 4、用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具有下列性质:(1)CO2的密度比空气大。(2)CO2能溶于水。 随堂检测 1、判断正误,并将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 (1)干冰不是冰,而是固体二氧化碳。 (2)盛石灰水的试剂瓶用久了瓶壁上有白色沉积物,是因为石灰水长期放置,水分蒸发干,最后氢氧化钙沉积

文档评论(0)

dlive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