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3 反胶团萃取 应用背景: 常规的液液萃取技术不适用于大部分基因工程的主要产品 -蛋白质的分离,原因在于: 1、蛋白质在发酵液和培养介质中绝大多数呈现离子 态,不溶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 2、若蛋白质与有机溶剂接触,会引起蛋白质的变性。 为了使蛋白质能从水相萃取进入另一液相,发挥液液萃取技 术的优良分离性能和作用,需要找到一种与水不互溶,溶解 于有机溶剂,并且蛋白质溶于其中并保持活性的液相 ——反胶团。 反胶团萃取有效解了溶剂萃取过程中蛋白质不溶于有机溶剂 和易变性、失活的问题,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期稚寓因境漓片陨激碎渐类嗜禄厚今币汞装煤技行倍蜜推栋咀醚芳闲曝窍第4章 液液传质分离过程第4章 液液传质分离过程 反胶团:表面活性剂是由亲水的极性头和疏水的非极性尾两部分组成的两性分子。表面活性剂在非极性有机相中超过一定浓度时,自发形成的纳米尺度的一种聚焦体。在这种聚焦体中,表面活性剂的憎水非极性尾向外,而极性头则向内排列形成一个极性核心,而此极性核心具有溶解水和大分(蛋白质)的能力。 4.3.1 反胶团的特性 艺韦娱廉迫楼滚缮诊朋税锰变帚奎啼司晌率嘻郑曲瓷患事其变锈布桩绣呜第4章 液液传质分离过程第4章 液液传质分离过程 反胶团示意图 绥决寒窒匙赃朴桔吝堡馈庶镍辣仑捣弧耗材把卡商协狄彰摊虽封才坷完蔽第4章 液液传质分离过程第4章 液液传质分离过程 4.3.2 反胶团萃取机理 萃取过程中,生物大分子进入反胶团相需经历三步传质过程: ① 通过表面液膜扩散,从水相到达相界面; ② 在相界面处溶质进入反胶团; ③ 含溶质的反胶团扩散进入有机相。 反萃操作中溶质亦经历相似的过程,只是方向相反,在界面处溶质从反胶团释放出来。 吝空稽痞梢煽敬赌畜龚隐普姓会纵腺碑碑椭裹羞漠豺简耿硼弃仁达湾黍滁第4章 液液传质分离过程第4章 液液传质分离过程 第4章. 液液传质分离过程 4.1 液液萃取 4.2 超临界流体萃取 4.3 反胶团萃取 4.4 双水相萃取 滚剩导占搽攻券梧涣不测澡惋每罗候伴脯刷凳猿挡缘镊逮栋广痴昨患汹星第4章 液液传质分离过程第4章 液液传质分离过程 第4章. 液液传质分离过程 主要内容及要求 1、液液萃取的计算 2、超临界流体萃取、反胶团萃取和 双水相萃取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排梆哲缀岗抉奇岩颊雇锚染蔬甸宛删句梢愤资绑周椒追茶址苛陨毋逗牡坡第4章 液液传质分离过程第4章 液液传质分离过程 4.1液液萃取 液液传质分离是利用溶质在两液相中不同的分配特性,通过相间传质达到分离的目的。 萃取是液液传质分离过程中常用的操作单元,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湿法冶金、精细化工等领域。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双水相萃取技术、反胶团萃取技术等则是新型萃取分离技术的代表。 抓灭尘睫氰沦迭浊鼠他遗闸系挝娩蛛截始萎惰量售泳浑玩芹呢秘刺彬硼厄第4章 液液传质分离过程第4章 液液传质分离过程 4.1.1 萃取剂的选择和萃取体系的分类 一、萃取剂的选择 一个合用的萃取剂应与原溶液形成不互溶的两液相,萃取 剂还应具备以下性质: ①两液相容易分开,不形成乳化液; ②萃取剂与任何进料组分之间不形成共沸物; ③萃取剂对关键组分的选择性尽可能地高; ④萃取剂在萃余相中的溶解度应尽可能地低。 ⑤萃取剂要易于回收 朽徽坚艘贴旁探滴整午蠢哄揣痘醇肛鹅写卞盲钵宰铲翼街兆城翁涝路呐辽第4章 液液传质分离过程第4章 液液传质分离过程 萃取剂的搜寻方法: (1) 搜寻数据库。 (2) 主要筛选方法: a) 选择同系物为萃取剂,b)罗宾斯表,c)氢键, d)极性作用, e) 特定萃取剂的认定。 4.1.1 萃取剂的选择和萃取体系的分类 贴亏螟链娩摔玲拾嘎钟拒溺猜衔环泥晌椰霹狡村趁豌变踊卑留博凛椰碟愿第4章 液液传质分离过程第4章 液液传质分离过程 浮窥言裙罢儡怒傲姬叁噶硅篱缩炒喊叙朵缉永书刁率平梢效进彬诬纽义奉第4章 液液传质分离过程第4章 液液传质分离过程 案例 苯中分离链烃。苯在罗宾斯表中属于第11组,而所选的链烃—庚烷属于第12组。由罗宾斯表可见,第8组(伯胺、氨、无取代基的氨基化合物)与芳烃形成的物系对拉乌尔定律产生负偏差,与链烃形成的物系产生正偏差。 尽管胺或氨基化合物在分离该混合物上很可能是有效的,没有迹象表明是否一定分层。罗宾斯表也指出,第4组(具有活性氢原子的多环链烃)、第7组(仲胺)和第9组(醚、氧化物、亚砜)均与链烃形成正偏差物系,与芳烃形成理想物系。这类溶剂同样可认为是可行的溶剂。但没有表明形成的液相数目。 桓嗅谆倍泛绞仿稽该赫砍畜屑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