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据转换常用的转化方法 平方根转换 对数转换 反正弦转化 平方根转换 有些生物学观测数据为泊松分布而非正态分布,比如一定面积上某种杂草株数或昆虫头数等,样本平均数与其方差有比例关系,采用平方根转换可获得同质的方差。一般将原观测值转化成 ,数据较小时采用 对数转换 如果已知资料中的效应成比例而不是可加的,或者标准差(或极差)与平均数大体成比例时,可以使用对数变换。 反正弦转化 如果数据是比例或以百分率表示的,其分布趋向于二项分布,方差分析时应作反正弦转换,用下式把它们转化成一个相应的角度: 百分数资料 相应的 角度值 单因素 方差分析 方 差 分 析 基本假定 数据转换 二因素 方差分析 多因素 方差分析 缺失数据 的估计 试验数据的方差分析 组内观测次数相等 组内观测次数不等 无重复观测值 有重复观测值 小结 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骤: 确定数学模型 进行多重比较 列方差分析表,进行F检验 平方和自由度的分解 处理数多于2个 本章小结 方差分析的思想和原理 方差分析中的基本假设 单因子方差分析 多因子方差分析 课后练习 见 word 文档 * * * SPSS 计算 chapter 5 大豆干重 。。。。。。 无重复观测值的二因素方差分析,所估计的误差实际上是这两个因素的相互作用,这是在两个因素不存在互作,或互作很小的情况下进行估计的。 但是,如果存在两个因素的互作,方差分析中就不能用互作来估计误差,必须在有重复观测值的情况下对试验误差进行估计。 二因素方差分析 无重复观测值的二因素方差分析 具有重复观测值的二因素方差分析 具有重复观测值的二因素方差分析 具有重复观测值的二因素方差分析 具有重复观测值的二因素试验的典型设计是:假定A因素有a水平,B因素有b水平,则每一次重复都包括ab次实验,设试验重复n次,资料模式在P104。 二因素具有重复观测值的方差分析用下面线性模型来描述: xijk = μ +αi +β j+(αβ)ij +εijk A因素第i 水平,B因素第j水平和第k次重复的观测值 总平均值 A因素第i水平的效应 B因素第j水平的效应 αi 和β j的交互作用 随机误差 模型中εijk彼此独立且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0 ,σ2) 因试验共有n次重复,试验的总次数为abn次。方差分析步骤和前面介绍的相类似,唯一不同的是F检验的方法。 (1)平方和的分解为: A处理的 样本容量 B处理的 样本容量 A处理、B处理和A×B互作的平方和 试验重复数 (3)各项的方差分别为 (2)自由度的分解为 (4)F检验: (b)随机模型:对于随机模型, αi、βj、(αβ)ij 和εijk是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都遵从正态分布。在F检验时,先检验A×B是否显著: (a)固定模型:在固定模型中, αi ,βj及(αβ)ij 均为固定效应。在F检验时,A因素、B因素和A×B互作项均以Se2作为分母。 检验A、B时,有: (c)混合模型(以A为固定因素,B为随机因素为例):在混合模型中, A和B的效应为非可加性,αi 为固定效应,βj及(αβ)ij 为随机效应。对A作检验时同随机模型,对B和A×B作检验时同固定模型,即: 在实际应用中,固定模型应用最多,随机模型和混合模型相对较少。 为了研究某种昆虫滞育期长短与环境的关系,在给定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在实验室培养,每一处理记录4只昆虫的滞育天数,结果列于表中,是对该材料进行方差分析。 光照(A) 温度(B) 250C 300C 350C 5h·d-1 143 138 120 107 101 100 80 83 89 93 101 76 10h·d-1 96 103 78 91 79 61 83 59 80 76 61 67 15h·d-1 79 83 96 98 60 71 78 64 67 58 71 83 不同温度及光照条件下某种昆虫滞育天数 SPSS练习:光照、温度、滞育天数 多重比较……. 在啤酒生产中,为了研究烘烤方式(A)与大麦水分(B)对糖化时间的影响,选了两种烘烤方式,4种水分共8种处理,每一处理重复三次,结果如下表。 烘烤方式(A) 水分(B) B1 B2 B3 B4 A1 12.0 9.5 16.0 18.0 13.0 10.0 15.5 19.0 14.5 12.5 14.0 17.0 A2 5.0 13.0 17.5 15.0 6.5 14.0 18.5 16.0 5.5 15.0 16.0 17.5 大麦水分是不均匀的,又不易控制,所以因素B是随机的,它的效应也是随机的,因此本题是一个混合模型的方差分析。 将上表中各观测值都减去10,计算后得 课堂练习:SPSS 1、正确输入数据 2、方差分析 3、解读分析结果 第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4课 科技力量大 第1课时(课件)2025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pptx
- 急!错误号—2146827859如何解决&浏览器不能创建xml组件.docx VIP
- 外研版小学英语单词汇总(三年级-六年级).pdf VIP
- 涉企行政检查规范培训.pptx
- 单元语法和配套练习 Unit 4 新版 2025年新外研版八年级上册.pdf
- 川教版(2024)《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节 《会讲故事的数据》课件.pptx VIP
- 常用化工设备标准规范.pdf VIP
- 单元语法和配套练习 Unit 3 新版 2025年新外研版八年级上册.pdf
- OTIS奥旳斯ACD5调试手册调试资料DAA29100AD_SUR_ACD5-77.pdf
- 股权转让协议担保.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