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简介ppt专用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音韵学简介ppt专用课件

音韵学 音韵学概述 中古音 上古音 近古音 音韵学概述 音韵学是研究汉语语音各个时期的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 古代音韵,大体可分为上古(先秦两汉)、中古(魏晋至唐宋)、近古(元明清)三个时期。 音韵学概述 上古音以先秦两汉韵文、谐声字、重文、异文、假借、古书注音、声训等为研究材料; 中古音主要以隋陆法言《切韵》(宋《广韵》的前身)为研究材料; 近古音以元周德清《中原音韵》等韵书为研究材料。 中古音 第一节 《广韵》简介 第二节 中古音声类 第三节 中古音韵类 第四节 中古音声调 《广韵》简介 曹魏李登《声类》10卷(佚)—吕静《韵集》5卷(佚)——隋陆法言《切韵》5卷(601)(残)——唐孙愐《唐韵》(751)(佚)—李舟《切韵》10卷(佚)——宋陈彭年《广韵》(1008)—宋丁度《集韵》10卷(1039)——金韩道昭《五音集韵》15卷——元熊忠《古今韵会举要》30卷——元周德清《中原音韵》2卷(1324) 《广韵》简介 研究古代音韵多从中古音入手,这是因为,除中古音自身有其承上启下的性质外,这个时期有一部声、韵、调体系完整的《广韵》。凭借它上推上古音,下推近古音,都是较为方便的。 《广韵》简介 《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凡5卷,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元年(1008)陈彭年、邱雍等奉诏编修。书名系增广、丰富《切韵》、《唐韵》等韵书之意。全书正文共收字26194个。《广韵》是我国现存最早又较完备的一部韵书,反映了中古的语音系统。 《广韵》简介 编排体例: 第一,先按平、上、去、入四声分为五卷。 第二,每个声调下再分韵。一个韵选一个代表字作为本韵的名称,叫韵目。如东韵即以“东”为韵目。上平28韵,下平29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共206韵。 第三,每一韵中以声纽的不同再分若干小韵。如东韵 “同”小韵中有同、仝、童、僮、铜等 45 个同音字。 中古音声类 1、基本概念: 字母:指称声母的代表字就是字母。如表示舌头清音用“端”。相传唐五代守温和尚发明了三十字母。 五音、七音:把声母按发音部位分为“唇、舌、齿、牙、喉”五类,即是“五音”。在五音的基础上,再分出“半舌”(来纽),和“半齿”(日纽),共是七类,就是“七音”。 中古音声类 清、浊:分析声母发音方法的术语。发音时声带不颤动是清音,其中不送气是全清(如端t),送气是次清(如透t‘)。声带颤动是浊音,其中又分成全浊(如定d),次浊(如泥n)。全浊声母在现代普通话中丧失,在一些方言中保存。 中古音声类 反切:用两个汉字拼合成另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前一个字(反切上字)取其声母;后一个字(反切下字)取其韵母和声调。 如:东,德红切;特,徒得切;佩,蒲昧切;鸟,都了切;肚,当古切;很,胡肯切。 中古音声类 2、中古三十六字母: 唇 音:帮滂并明 非敷奉微 舌 音:端透定泥 知彻澄娘 齿 音:精心清从邪 照审穿床禅 牙 音:见溪群疑 喉 音:影晓匣喻 半舌音:来 半齿音:日??? 详见讲义表格 中古音韵类 1. 基本概念 韵: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归在一起的部类。如206韵。每一个部类有一个代表字,即韵目(见上)。这种部类代表的韵母和韵类,也叫韵。如206个韵包含290个韵类。 中古音韵类 韵摄:宋元等韵学家把韵腹相同相近、韵尾相同的韵归为一个大类,叫做韵摄。《四声等子》(佚名)归并韵书各韵为十六摄,即 “ 通、江、止、遇、蟹、臻、山、效、果、假、宕、梗、曾、流、深、咸”。 中古音韵类 呼:等韵学将主要元音或介音是u的韵,称为合口呼;其它的韵为开口呼。如寒韵是开口呼,桓韵是合口呼。 等:根据韵腹的主要元音舌位的高低以及有无i介音等状况所分析的声音洪细类别。等韵图依韵和韵类的洪细分四等。 如山摄:寒、山、灿、先分别为一、二、三、四等。 中古音韵类 2、中古206韵 详见讲义表格。 中古音声调 声调,是指字音的高低、长短和升降。 中古音系的声调,体现为四声和平仄。 周舍答梁武帝萧衍“天子圣哲”暗合平、上、去、入四声。(《梁书·沈约传》) 唐代处忠和尚《元和韵谱》:“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急而促。” 上古音 上古音指周、秦、汉的语音系统。 汉代学者已经注意到古今语音差异。宋代学者如朱熹等多用“叶音”之说研究上古音。明陈第(154l一1617)“大破叶音之说”,为清代古音学奠下基石。 上古音 清代是古韵研究的全盛时期: 顾炎武(1613一1682)《音学五书》; 江永(168l一1762)《古韵标准》; 戴震(1723—177

文档评论(0)

dart0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