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分类总汇.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祁洁 qijieaa@126.com 中国茶叶分类 茶树 茶属于山茶科 按茶树的属性来分: 乔木型 小乔木型 灌木型 绿茶 白茶 黄茶 青茶 黑茶 红茶 中国十大名茶 中国十大名茶由1959年全国“十大名茶”评比会所评选,包括 浙江西湖龙井 江苏洞庭碧螺春 安徽黄山毛峰 江西庐山云雾茶 安徽六安瓜片 湖南君山银针 河南信阳毛尖 福建武夷岩茶 福建安溪铁观音 安徽祁门红茶 绿茶(不发酵) 绿茶是我国产量和销量最大的茶类,产区分布于个产茶省、市、自治区,其中以浙江、安徽、江西三省产量最高,质量最优,是我国绿茶生产的主要基地。 绿叶,绿汤得名。 完全不发酵,保留了茶的原汁原味。 绿茶代表 代表: 浙江杭州西湖龙井 江苏洞庭湖碧螺春 安徽太平猴魁 安徽黄山毛峰等等 龙井 碧螺春 绿茶是历史最早的茶类。古代人类采集野生茶树芽叶晒干收藏,可以看作是广义上的绿茶加工的开始,距今至少有三千多年。但真正意义上的绿茶加工,是从公元8世纪发明蒸青制法开始,到12世纪又发明炒青制法,绿茶加工技术已比较成熟,一直沿用至今,并不断完善。 绿茶按其干燥和杀青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绿茶。 最大的功效:解烟毒,防辐射 最需要保鲜:密封冷藏保鲜 最有欣赏价值的茶:绿茶外形优美,生气勃勃 最不耐泡的茶类:最多三泡,多则无味 最不好保管的茶类:很容易氧化,变味 白茶(发酵度10%) 微发酵,依据成品茶的外观呈白色,故名白茶。 白茶为福建特产,主要产区在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 代表:福建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等 白毫银针 黄茶 黄茶的制法有点像绿茶,不过中间需要闷黄三天;在制茶过程中,经过闷堆渥黄,因而形成黄叶、黄汤,因而得名。 微发酵,基本已经绝产,当地有少量的产品。 黄茶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 代表:湖南君山银针,四川蒙顶黄牙等。 蒙顶黄牙 黄茶分类 黄大茶:著名的品种有安徽的霍山黄大茶、广东的大叶青等。 黄小茶:著名的品种有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湖南岳阳的北港毛尖、湖北的远安鹿苑、浙江的平阳黄汤等。 黄芽茶:著名的品种有湖南岳阳的君山银针、四川名山的蒙顶黄芽、安徽霍山的霍山黄芽、浙江德清的莫干黄芽等。 各类黄茶名: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北港毛尖;鹿苑毛尖;霍山黄芽;沩江白毛尖;温州黄汤;皖西黄大茶;广东大叶青;海马宫茶。 青茶(发酵度在30%-60%) 青茶也称为乌龙茶,是兼有绿茶的香气和红茶的醇厚的一种特殊的茶类。 半发酵茶。 名称由来 代表:福建武夷山的大红袍,安溪铁观音,台湾洞顶乌龙,广东凤凰单从等。 福建安溪铁观音 广东凤凰单枞 黑茶 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故名黑茶。 属全发酵茶。 主产区为四川、云南、湖北、湖南等地。黑茶采用的原料较粗老,是压制紧压茶的主要原料。边销为主。 代表:湖南伏砖,云南普洱茶,四川黑砖。 云南的普洱茶 普洱熟茶 湖南安化黑茶 红茶 全发酵茶类,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 出口量最大的茶类。 几乎有产绿茶的省都可以产红茶。 代表:正山小种,祁门红茶,滇红,闽红等等。 正山小种、闽红 安徽祁门红茶 再加工茶 以基本茶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的原料经再加工而成的产品称为再加工茶。它包括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和药用保健茶等,分别具有不同的品味和功效。 代表茶:花茶有茉莉花茶、珠兰花茶;速溶茶。 2010世博十大名茶 福建安溪铁观音 浙江杭州西湖龙井 贵州都匀毛尖 安徽祁门红茶 安徽六安瓜片 湖南黑茶 福建武夷岩茶 (张一元)茉莉花茶 江苏省溧阳天目湖白茶 福建福鼎太姥银针 存储茶叶的方法 茶叶极易吸潮吸湿吸味 同时在高温高湿、阳光照射及充足氧气条件下,会加速茶叶内含成分的变化,降低茶叶的品质,甚至在短时间内使茶叶陈化变质。 防潮、防湿、防异味和避光 泡茶的演变历程 饮茶之习俗始于汉之蜀地和江南一带 饮茶:早期饮茶并非如同今日,茶叶常配以姜、葱及其他食物混煮成汤或供药用。 茶具:煮茶还没有专用的器具,炊器、饮器多是一物多用,酒具、茶具基本通用,未见有明显的差异。 晋、南北朝时期,专门化的茶具从食器中逐渐分化出来,首先出现了带托盘的青釉茶盏。 唐 唐代通行煮茶,方法是先把茶叶碾成碎末,制成茶团,饮用时把茶捣碎,加入葱、姜、桔子皮、薄荷、枣和盐等调料一起煎煮。 用具:《茶经》 风炉:铜或铁铸成,也有泥烧成的。 竹夹:小青竹制成,一头的1寸处 有节,其余部分剖开,用其夹茶在火上烤时,白竹出 汗,利用它的香气以增加茶的香味。 碾:由碾轮和碾槽构成。 拂末:扫茶末用,利用鸟羽。 罗、合罗,大竹剖开,弯曲成圆形,纱或 绢作底。筛下的末用合盖贮放。 釜:锅, 瓢:胡芦一分为二而成瓢, 碗:喝茶用具,越州产的瓷

文档评论(0)

奇缘之旅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