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红层特点及分布规律的初步探讨
关于红层特点及分布规律的初步探讨
彭 华 吴志才
(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广州 510275)
摘要:红层为红色的陆相碎屑沉积物,形成于古盆地和湖泊环境,主要形成于相对炎热、干燥的地质时期。红层岩石组成多为砂岩和砾岩,并夹粉砂岩、页岩、泥岩、灰岩、石膏及岩盐等,红层的沉积结构和构造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红层是地壳演化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不只是中新生代的产物,在古生代也有红层发育与分布。中国的红层主要分布在西南、华南、华中及西北的广大地区。由于各地区地层受岩性、构造运动、气候条件和时间因素的不同,使的红层上发育了多种地貌,如方山、丘陵、高原、丹霞地貌等。红层地貌与丹霞地貌应严格区分开来。
关键词:红层;分布;形成时期;古环境
1 红层的界定
曾昭璇等(1980)认为“红层是从中生代,特别是从侏罗纪到早第三纪的陆相红色岩系”,是丹霞地貌发育的物质基础。2002年7月11日陈国达教授在给笔者的通信中强调:“依我个人的见解,构成中国丹霞地貌的岩石是内陆相的盆地沉积产物”,关于它诞生的大地构造背景与当时的古地理环境,他强调了红层的地洼沉积特点。
彭华(1994)对红层提出了一个界定依据,(1)颜色是偏红色调;(2)是陆相沉积环境,2000年提出放宽到局部的海陆过渡相;(3)是碎屑沉积。因此认为,红层是一种红色的陆相碎屑岩系。关于它的沉积时代,没有必要在定义中加以限制,因为在中生代以前和晚第三纪也有红层堆积;在上述三个依据中,操作上可以允许有一定的鉴别空间:由于沉积环境的差异和后期地质作用的改造,红层的颜色可能变化于棕黄、褐黄、紫红、褐红、灰紫等偏红色调;红层是一种岩性复杂的陆相沉积,这与相对均质、致密的海相沉积有着很大的差别,但应该允许有过渡相和交互相夹层;说红层是碎屑岩系主要用以区别陆相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
2 红层的特征
2.1 红层的沉积环境
红层的岩性、结构、沉积相和古生物化石(包括植物孢粉)等各种地层研究成果显示,红层是一种典型的陆相沉积。红层中所含的可溶性盐较多,丹霞山、崀山砂岩样中Al2O3、CaO、Fe2O3、K2O、Na2O的含量均超过砂岩的克拉克值,(彭华,1992;吴起俊,1994;肖自心等,1998);许多盆地相红层中都夹有膏盐层,粤北南雄群红色泥岩、皖南休宁盆地红层、川南、甘肃等地的红层中都夹有多层的含石膏层(彭华,1992;黄可光,1998;罗成德,1998)。故而认为大部分红层堆积在封闭的、相对干燥的内流盆地环境中。而在盆地堆积的后期,随着盆地抬升、湖水外泻而淡化,红层中没有盐沉积,但仍处于相对封闭的内陆环境,在淡化的盆地中沉积的红层往往比盐化的湖盆中沉积的红层要坚硬一些。
近年来有学者介绍了国外一些红层是海相成因(刘尚仁,2002),但缺乏相应的地质资料依据需要今后加以注意。笔者曾介绍过美国西部的阿切斯丹霞地貌,其Paradox盆地中沉积的是一套海陆交互相地层,包含多层盐积层,其红层中具有大型板状交错层理,可视为海陆过渡相沉积。
2.2 红层的物质组成
根据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红层碎屑的颗粒组成差异很大,有洪积泥砾、短促河床砾石层、河床相沙砾、较长途搬运的具有沙波结构的河床砂、河流三角洲前缘相的砂质层和以泥质为主的湖盆相粉砂质或淤泥质沉积等。四川盆地西北部的古山前拗陷中的红层巨砾可达数十厘米(罗成德,1996)[24],而许多红层盆地中部多由泥质岩构成。
碎屑的砾石组成一般与其外围山地的物源一致,岩屑、砾屑是其外围物源地岩石碎屑的混合。其砂质主要是石英,含部分长石;胶结物以泥、砂为主,化学胶结物主要为硅质、钙质和铁质。湖南崀山的碳酸钙含量随外围接触地层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在接触碳酸岩源地的地方,碳酸钙含量可达25%以上(肖自心等,1998)。
2.3 红层颜色
前已述及,红层是一种偏红色的陆相碎屑堆积,这是之所以称为红层的主要标志。但是,在一套红色岩系中,不论是垂直方向还是水平方向,都不可能保持沉积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完全一致。加上在成岩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和隆起后各种环境因素等后期影响,其颜色也可能再发生一些变化。因此,各地红层的颜色在色度和纯度上有较大的差别;同一套红色岩系中上下的颜色也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别,有时可能含有多层的非红色夹层。只要在一个沉积单元的一套碎屑岩系的总体色调呈现偏红色,我们则没有必要因为其含有一些非红色夹层而把它排斥在红层之外。
例如构成齐云山顶层崖壁的为上白垩统小岩组(K2x)暗红—紫红色砾岩和硬砂岩互层的洪积河积相沉积。下部的为上白垩统齐云山组(K2q)紫红色砾岩、砂岩及钙质粉砂岩互层的洪积与河湖相沉积,厚约300-400m。风景区外围出露较老的下白垩统桂林组(K1g)红色和紫色磨砾层建造,其下段为山麓洪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