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消费水平.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消费水平 消费水平是一个综合指标,最终表现为人们的健康水平(如国民平均寿命率、成人生病率、婴儿生长率等)、科学文化水平和生活享受水平(包括闲暇时间及其合理利用)、消费环境的质量,等等,反映人们物质文化需要的满足程度。 马克思曾尖锐地指出:资产阶级对工人的残酷盘剥,“侵占人体成长、发育和维持健康所需要的时间。它掠夺工人呼吸新鲜空气和接触阳光所需要的时间。它克扣吃饭时间,尽量把吃饭时间并入生产过程,因此对待工人就像对待单纯的生产资料那样,给他吃饭,就如同给锅炉加煤、给机器上油一样。 农村贫困人口标准 中国各省市底保标准(2004.2005) 第二节 消费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1、实物消费量指标:食物消费量、耐用消费品消费量、住宅面积消费量 2、价值消费量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社会总消费额和人均消费额 3、服务消费量指标: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人均教育经费、每万人拥有的公共汽车、医院、服务网点、商店、影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场)数 建国50多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的巨大变化(略)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生活统计数据表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生活统计数据表 引自《中国统计摘要——2005》,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第19,102-104页 1、消费环境质量水平:城市人均绿地面积、安全感系数。 2、消费品质量水平:主要消费品优质品率、合格率。 自然环境对消费的主要影响 1、自然资源对生产力的作用,决定着对消费对象的供给水平和加工程度。 2、自然环境的质量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消费质量的高低。 3、自然环境的保护程度决定着消费的可持续发展。 人的消费一方面需要从自然界获取必须的资源,另一方面需要向自然界排放废弃物,这两方面都对自然界造成影响。消费不能突破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 人与环境矛盾日益尖锐 自然环境脆弱: 干旱半干旱区占国土面积:52% 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面积达240万平方公里 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面积64万平方公里 石漠化的岩溶地区面积90万平方公里 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下降: 森林总体质量低,草地退化,湿地萎缩,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锐减,有害外来物种入侵频繁 江河湖海遭受污染 全国7大水系38%符合三类以上水质标准,30%为劣五类水质,严重污染污染程度:长江-珠江-松花江-淮河-黄河-辽河-海河 75%地湖泊出现富营养化:滇池-巢湖-太湖最严重。3.6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 近岸海域污染较重四类及劣四类水质占30%。四大海域污染程度:南海-黄海-渤海-东海。海洋赤潮:90年代每年平均34次,2002年:79次;2003年:119次 污染排放强度 单位GDP氮氧化物排放是日本的27.7倍,美国的6.1倍,德国的16.6倍. 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是日本的68.7倍,德国的26.4倍,美国的6倍。 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水土流失:90年代以来356万平方公里 土地沙化:到1999年底,沙化土地总面积174万平方公里。 20世纪70年代,每年扩展1560平方公里 80年代,每年扩展2100平方公里 90年代前五年,每年扩展2460平方公里 90年代后五年,每年扩展3436平方公里 生态需要不仅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生存需要,也是很重要的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自然环境对满足人们的生态需要、提高消费质量具有极端重要性。 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观的中心是人,落脚点在于人的发展,在于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增进人的幸福。 可持续消费观: 第一,可持续消费是从消费的角度来建立一种人——自然——社会相互协调的和谐关系。 第二,可持续消费是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作为终极目标的,落脚点在人。 第三,可持续消费强调人们消费的公平性。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 我国人均资源占世界平均水平的比重 资源分布不均 82%的水资源集中在长江及以南地区 64%的耕地集中在北方地区 70%的煤炭资源集中在晋陕蒙地区 部分可开采石油资源分布在新疆 资源消耗高 2004年,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