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南湖公园环境问题的研究
对南湖公园环境问题的研究
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使认识产生和发展。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实践是重中之重,只有不断加强实践才能将我们所学习的东西应用起来。2014年4月14日,我参观了沈阳市南湖公园。为了更好的研究环境友好型社会问题,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了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南部的南湖公园,通过走访,观察等调研方法,获得了第一手资料,感到受益匪浅,对环境友好型社会问题对于南湖公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理论阐述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环境友好型技术、环境友好型产品、环境友好型企业、环境友好型产业、环境友好型学校、环境友好型社区等组成。主要包括: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技术、工艺和产品;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不利影响的各种开发建设活动;符合生态条件的生产力布局;少污染与低损耗的产业结构;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人人关爱环境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
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的动态平衡。
实践地点介绍
南湖公园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南部,占地约52万平方米,始建于1938年,原名长沼湖公园,1946年更名为南湖公园。南湖公园占地面积52公顷,其中水面12公顷。以绿地、花草、树木、清水、小桥等为主旋律,具有较高园艺水平的公园。经过全面的规划和建设,南湖公园已成为具有北方园林艺术风格的重点公园之一。南运河流经园中,波光倒影,垂柳摇曳,游船荡漾。邻芳园、绮芳园、群芳园、鱼跃荷香园精巧秀丽,假山、雕塑、水中喷泉等景点各具特色。园内还建有溜冰场、游泳池、儿童乐园等。 长廊曲桥、花草树木、山石水体有机相连,别有情趣。
南湖公园的环境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游人带来的环境问题??
1.乱扔废物:旅游者自身的不当旅游行为主要在于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对景区环境的污染以及旅游活动本身对景区生态平衡和旅游意境的影响。由于旅游区本身设施的不完善和游客素养不高,在旅游的过程当中,大量垃圾随意扔洒堆积,破坏了自然景观,污染了景点水体。南湖公园就是因为伴随着大量游客的到来而产生了很多的垃圾,而本身设施存在着局限性,使得南湖公园环境卫生得不到保证,水体污染逐渐严重。
2.游人过量,加强了土壤板结化,造成古树古木死亡。在南湖公园,也会略见到树木枯死的景象,由于公园土地被游人踏实,造成板结状态,致使古木根部不能正常吸收水分和营养而逐渐衰亡。?
3.攀木折花,驱散益鸟,使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唐代诗人李商隐在《杂纂》中曾列举了六个“煞风景”的例子,其中有些现在仍十分严重。如“清泉濯足”、“花上晒裤”、“松下喝道”等现象在公园内屡有发生。至于折木损花,随地吐痰,遍地便溺等更是习见。
4.在建筑物和古树上乱涂乱刻或公开破坏建筑设施。在南湖公园闲走时,便会发现路边树木上刻有“×××到此一游”的公害,凡游人能及之处无一幸免。这种野蛮行径既影响中华民族的形象,也对游人心理引起不良反应。?
(二)旅游景区保护不足带来的环境问题?
1.?旅游景区环境保护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健全?
国家有关部门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我国的旅游业尚没有自己专门的旅游环境保护法,我国政府1985年才将旅游业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一项事业,正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旅游业在我国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因此,关于环境保护虽然在立法上作了许多工作,但在法律、法规的监督执行方面却缺乏健全管理。旅游区大多数基础建设项目,没有按规定程序办理有关环境保护手续,有的虽然办了,但没有相关部门的配合把关,流于形式。国务院有关部门发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指出:“对未经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计划部门不办理设计任务书的审批手续,土地管理部门不办理征地手续,银行不予贷款;凡环境保护设计方案篇章,未经环境保护部门审查的建设项目,有关部门不办理施工执照,物质部门不供应材料,设备;凡没有取得‘环境保护设施验收合格证’的建设项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办理营业执照”。然而事实上,这些措施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30.31条规定:“刻划涂污和损坏国家保护文物尚不严重的,由公安部门或文物所在单位处以罚款或赔偿损失。”其中何谓“尚不严重”,罚款赔偿如何界定,都无具体明确的规定,容易造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加之一个时期以来,旅游区没有权威性的环境保护机构,往往一个旅游区分属几个部门主管,形成旅游部门、环保部门多头领导,各自为政,互相扯皮,条块分割的现象,不利于旅游环境保护具体工作的开展。?
重产值、轻环境??
虽然中央反复强调环境的重要性,但对基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