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株繁殖的区别.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分株繁殖的区别

竹筍 ? 學名: 桂竹筍 Phyllostachys makinoi Hayata 麻竹筍 Dendrocalamus latifloxus Munro. 綠竹筍 Leleba oldhami Nakai. 烏腳綠竹筍 Leleba edulis Odashimo 英名: 別名: ? 1.概說 竹類屬禾本科(Gramineae),是多年生常綠植物,桿直立,中空有節,高可達6~20公尺,直徑最大可達20公分,枝互生,根是鞭根,植物學上稱根莖。從3~4月開始,地下莖生的嫩芽,抽出地上,日漸成長,成為竹。幼嫩時稱筍,供蔬菜食用。原產我國南部各省,分布地區不廣,種類甚多,可分慈竹和毛竹兩種。 慈竹屬,地下莖縱走,聚集一處叢生,耐熱力強,怕冷,適於高溫多濕地區生育;毛竹屬,地下莖橫走,滿布地面,耐寒力較強,怕 熱,宜於溫涼地區生育。兩類竹筍,除有苦味 的品種外,均可供食用,鮮嫩多肉、品質均佳。 其中孟宗竹冬季所產的冬筍,品質柔軟,更為名貴。嫩筍除可鮮食外,並可加工製筍乾和罐頭,暢銷國外。 台灣竹筍栽培面積頗廣,全省平地和高山地帶,均有分布,主要竹種包括桂竹、孟宗竹、麻竹、綠竹、烏腳綠竹5種。據近年統計,全省栽培面積9萬多公頃,竹筍罐頭和筍乾的輸出,金額年計台幣754,664,000元,是重要蔬菜之一。 竹筍不受季節性限制,能周年供應。所以經濟價值,受一般人重視。 2.氣候與土宜 台灣主要產筍的竹類,慈竹屬中有麻竹、綠竹和烏腳綠竹。毛竹屬中有孟宗竹、桂竹。兩屬竹類在風土適應性方面截然不同。 ?   (1)慈竹屬類(叢生竹):屬於熱帶和亞熱帶的植物,性喜溫熱多濕,在30°~35°c時,生長特別繁茂、所以在高溫的夏季裡,雨量充沛時,開始大量發筍,10月以後,中南部進入旱季,麻竹和綠竹,逐漸停止發筍。 土壤質地包括:砂壤土、砂質粘壤土、甚至粘壤土,均可生長,但以砂壤土最適宜。土壤PH4.5~7.7均適宜。 麻竹、綠竹和烏腳綠竹等叢生竹,抗風力較弱,不宜在向風地帶和近海區域栽植。強勁季節風和颱風都會損傷竹葉,折斷竹桿、強風甚至將整叢吹倒。 ? (2)毛竹屬類(散生竹):屬於溫帶植物,喜溫涼多濕,20°~25°c發育特別優良,冬季能耐嚴霜。竹桿堅韌、抗風力也強,但一般以山谷內,蔽風向陽處,生長最佳。 土壤以深淺合適不積水、棕色森林土、帶有細碎石礫的最佳,黃色和赤色土次之。太乾、太濕均不適宜。林地坡度5°~30°,土層深厚而排水優良的最理想,方向以東南或南向較好。 ? 3.品種   台灣竹類品種繁多,且食用價值的,有6種其他竹類,均因味苦,無食用價值。現將可供食用的竹筍分述如下: (1)毛竹筍:又叫孟宗竹、江南竹、茅茹竹筍和毛筍,3~5月發春筍,產期不長。每株最大可產2.5公斤以上,最小400公克,平均重1.4公斤左右。外皮有淡黑色的毛密布,筍籜厚而籜舌粗大,新鮮時,肉質稍硬,纖維不多,食味較綠竹筍差。適於市場販賣和製造筍乾用。 (2)冬筍及鞭筍:孟宗竹11~2月在地下形成筍,未出土前挖出叫冬筍。筍形最大1.0公斤,最小0.2公斤,平均重600公克。外皮淡黃色、平滑無毛,籜舌短縮,呈羊角狀,肉質細嫩、食味極佳,耐貯藏,比較珍貴。 孟宗竹春筍過後,盛夏竹鞭上發出伸展的鞭芽,在栽培地斷層土壤出現,多掘出利用,叫做鞭筍。筍形不大,品質和食味比冬筍更佳。台灣極少利用,無此竹筍供應市場。 (3)桂竹筍:4~5月發筍,產期不長。筍形直長,筍重最大約0.6公斤,最小0.2公斤,平均重400公克。外皮光滑無毛,筍籜薄而籜舌長,外皮黑褐斑點,肉質稍硬,纖維不多,品質尚可。適於市場販賣和製造筍乾。 (4)麻竹筍:發筍時期較長,3~10月;5~7月是盛產期。每株筍大的可達3公斤,最小的0.5公斤,平均重1.75公斤。筍形直立呈圓錐形,外皮無毛,略帶淡綠黃色,筍籜厚而籜舌大,肉質稍粗,纖維也多,食味較綠竹筍略差。適於市場販賣和製造筍乾或罐頭。 (5)綠竹筍3~10月;5~7月;6~8月是盛產期。每株筍最大的有1.2公斤、最小0.2公斤,平均重0.7公斤。筍形彎曲呈羊角狀,筍籜薄而籜舌小,肉質細嫩、纖維少、食味佳,適於市場販賣和製造罐頭用。 (6)烏腳綠竹筍:是綠竹的變種,竹的外形較綠竹高大,故筍形也大,但出筍期,比綠竹早約1個月。每株筍最大的可達1.5公斤、最小的有0.5公斤,平均重1.0公斤。筍形直立,呈長圓錐狀,外皮淡綠黑色,有多數黑毛遮蔽,筍籜厚籜舌小,籜的內面紫赤,色澤鮮艷美觀、纖維少、肉質嫩如梨肉,是筍中最優良的品種。台東和花蓮栽培較多,適於市場新鮮供應。

文档评论(0)

xingkongw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