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防御资水流域性大洪水的思考与建议.docVIP

关于加强防御资水流域性大洪水的思考与建议.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加强防御资水流域性大洪水的思考与建议.doc

关于加强防御资水流域性大洪水的思考与建议   [摘 要]文章对湖南省桃江县2014.7.15近12年来最高洪水位与桃江历年来洪水形成特征进行比较,通过分析桃江水文站典型年份洪水最高洪峰水位流量资料及对比1996年最高洪水位的基础上,分析了资水流域性洪水的成因,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资水 7.15洪水 桃江 思考 建议   中图分类号:TV1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8-0298-01   2014年汛期,湖南省湘、资、沅、澧“四水”相继出现超警戒水位的流域性大洪水。7月17日0时,资水桃江站水位达到42.93米,为近12年来最高洪水位。尽管在有历史记录的实测最高水位中,“7.15”洪水只排在第6位,但对桃江县经济财产造成的损失,尤其是对沿河乡镇私营企业造成的损失却大大超过有历史最高水位记录的1996年。近年来极端天气的频次大大增加,这种极端天气的变化规律我们尚未可知,但加强分析思考,采取何种有效措施防御突如其来的流域性大洪水、最大程度的减轻灾害损失却是势在必行。   一、资水桃江流域基本情况   桃江县地处资水中下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1582mm。受冷空气和热带季风的交替影响,降雨多集中在5-7月,有雨量集中、强度大等特点。资江为境内最大的河流,自西向东贯穿全境,长为102km,落差29.5m,河道最宽处680m,最窄仅200m。资水桃江段上有柘溪水库泄洪、中处梅城暴雨中心、下游受洞庭湖水顶托,极易发生流域性暴雨洪水。此外,在资江干流柘桃区间已建成东坪、株溪口、马迹塘、白竹洲、修山5座梯级电站。   二、资水流域性洪水的成因分析   据资料记载,资水暴雨洪水频繁,从上游到下游都出现过洪灾。解放以前的大水年有1924、1926、1938、1948等年份,解放后的大水年有1952、1954、1955、1969、1988、1995、1996、1998、2002等年份。根据历年来桃江洪水形成的特征来看,达到以下四种因素之一,就极易形成超警戒水位洪水。   1、由于每年汛期洞庭湖水位较高,资水桃江县城段受洞庭湖水顶托,河道基础水位偏高2-3m,柘桃区间发生降雨时,顶托作用会迟滞河道洪水流速,造成雨洪与基础河水位叠加,壅高了水位。但这种情况在近年来已随着三峡水库的建成,洞庭湖常年水位的急剧下降而大大减少。   2、柘溪水库泄洪。即便在桃江县内无明显降雨的情况下,一旦柘溪水库泄洪达到或超过4000立方米每秒,桃江站水位仍可能超警,因为其间的五座梯级电站没有调洪错洪功能。   3、区间降雨强度大。据统计,柘桃区间有315座水库(其中桃江191座,安化124座)、2万多口山塘。在前期水库、山塘基础水位较高,土壤含水量饱和的情况下,经历一次区间普遍强降雨时,流域内降雨径流系数偏高、汇流时间短,连同水库、山塘泄洪,一同注入资江,快速抬升资江水位,即便柘溪水库不泄洪,同样可以引发超警以上洪水。   4、柘桃区间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水库山塘溢洪,柘溪水库泄洪与雨洪部分或全部叠加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这种恶劣组合极易引发接近或超历史大洪水。   三、资水阻洪因素的分析   洪水形成的大小不仅取决于降雨强度、持续时间和降雨面积的大小,还和行洪河道河床构造、坡降等因素息息相关。除了河道自然的演变,人类活动的干预对河道的行洪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据历史资料记载,桃江站1995年实测最高洪水位为44.31m,流量为11500m3/s;2002年实测最高洪水位也为44.31m,而流量只有9360m3/s;几年的变化,水位相同,而通过的洪峰流量减少了2280m3/s。桃江站1954年洪峰流量达11300m3/s时水位为42.91m,而“95.7”、“96.7”洪峰流量均为11500m3/s时,水位分别为44.31m和44.44m,分别抬高了1.4m和1.53m。1955年资江河道流量15300m3/s,桃江站水位43.82米,到2002年,资江河道流量9360m3/s,而桃江站水位达44.31米,47年内资江河道的行洪能力减小38.8%。最为典型的是“2014.7.15”洪水洪峰流量8800m3/s,水位就达到了42.93米。   相比1996年最高洪水位,2014年的洪水在修山电站上游普遍偏高0.25-0.85米,而在修山电站下游普遍偏低0.35-0.8米(见表2)。查阅历史资料可知,1996年桃江站最高洪水位为44.44米,2005年后,桃江站搬迁至下游5千米的桃江县城,按照河道坡降,高程下降0.5米,为43.94米,仍然高于今年桃江站最高洪水位42.93米。同在一条河道,为什么出现不同时期同一河段水位差反而相反呢?水位相差不大,流量却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