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古建筑六和塔的研究与分析.doc
关于古建筑六和塔的研究与分析
【摘要】六和塔初建八面九级楼阁式砖塔,系北宋开宝三年(970年),五代十国吴越王钱弘?m为镇江潮而建,宣和三年(1121年)毁于兵火。现存八面七级砖结构塔身系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重建,隆兴元年(1163年)完成。元朝元统间(1333-1335年),六和塔曾因年久破败而作修缮。其塔刹改铸铁葫芦形,上刻有元统二年(1334年)铸记。
一、历史探究
明嘉靖十二年(1533),倭寇入侵杭州,六和塔遭到破坏。明人郎瑛在其著作《七修类稿》中描绘了塔受损的状况,有“今光砖巍然,四围损败,中木?骱凵写妫?唯内可盘旋而上也”的描述。
明万历年间(1573-1620),佛门净土宗著名高僧?N宏(莲池大师)主持大规模维修六和塔,塔的顶层和塔刹加以重建,还调换了塔身部分中心木柱下面的磉石构件。
清雍正十三年(1735),世宗允胤认为这座古塔关系到国计民生,下诏特拨国库帑金,命浙江巡抚李卫再作大规模修整,前后历时两年才竣工。
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六和塔又因天灾人祸而日渐破损,外部木结构部位甚至败落无存,颓败朽衰持续了将近五十年。直到光绪二十五年(1899),杭州人朱智( 字敏生),在捐资修筑钱塘江堤坝的同时,更以余财重修六和塔。他组织大量人力,在尚存的砖结构塔身外部添筑了一十三层木构外檐廊,其中偶数六层封闭,奇数七层分别与塔身相通,塔芯里面,则以螺旋式阶梯从底层盘旋直达顶层,全塔形成“七明六暗”的格局。
二、平面布局分析
六和塔位于钱塘江北岸月轮山上。紧贴塔基北缘原有“喷月泉”,现疏浚、恢复成“六和泉池”,半月形泉池用青石?L砌。塔的西北侧月轮山坡上,有乾隆御碑,该碑原有碑亭已毁,碑额无存。现在的碑亭是在原址基础上于1997年5月重建的。碑亭北侧有“武松出家”、“鲁达圆寂”、“钱王射潮”三尊塑像,它们与六和塔东南侧的“六和镇江”形成一组“六和典故”塑像群。塔的西北侧、碑亭西侧有“智昙铜像”。塔西北向的自然山坡辟为全仿真缩微的园林式塔苑―“中华古塔博览苑”。塔西侧为利用原开化寺二殿建筑辟建的“中国古塔陈列馆”和利用塔院旧构辟建的“六和展厅”;塔的正南面,立一面阔三间的“净宇江天”牌坊,约为清代所建,塔与牌坊之间,用条石铺成甬道。
三、建筑构造剖析
塔总高59.89米,座北朝南,平面八边形,砖木结构,砖石塔身是双套筒结构。从外至里分别为外墙、回廊、内墙和塔心室。登塔的踏道就布置在回廊中,各层踏道位置变幻不一,以逆时针方向沿回廊盘旋而上。回廊采用筒券结构。塔心室四周以叠涩砖挑出,第六、七层作平顶,余为拱形顶。在回廊和塔心室内均有硕大的铺作。此塔南宋年间修建时实为七级,原应在塔体外有层层挑出的木构檐子及平座,共七层。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修复时取消了原有的檐子、平座及斗?淼淖龇ǎ?原有平座的位置作成回廊形式,整体上成了完整的一层,由于该塔每层相隔大多在7米以上,可能是层高的原因,光绪年间把一层作了二层的处理。因此在原有平座的位置上作有门洞可通廊檐,其中塔身每层上下门洞之间不能与塔体相通,故作暗层的处理。因而塔的外观层数便从七层变成了十三层。但是,从内部登塔时,其中暗六层只能从上一层在围廊北侧的地板上作有可上下单向开关的门板设梯下抵,因此形成“七明六暗”的格局。
1、基础:六和塔址之东南面系洪波积,残积层堆积,局部经人工处理使得地面平整。塔之西北面威山坡,坡脚月30°,出露岩层岩性泥盘系上统西湖泥质粉砂岩及细砂岩,质地坚硬,区内地质构造条件较简单,无大规模断裂带通过。
2、塔壁:墙体厚,刚性好,未经检测,材料力学指标不明,砌筑方法不详;墙体有同缝堆砌现象。从整体看,砖结构塔身情况较好。与外廊连接的部分梁垫下墙面有空鼓现象,应该是集中荷载所致。
3、外廊:木结构外廊,从结构的角度看问题较大,节点连接不够科学,1991年大修时,对倾斜、脱榫及受力不科学的木构件在校正后全部用铁件联结固定,现整体情况尚可。从整体观感看,四层以上各层外檐柱下陷严重,从100至160毫米不等,因未找到1991年维修加固后各层檐柱下陷数据,故无法判断大修后这几年沉陷有无变化。下陷原因,上次维修前分析,塔外木构廊部分的木材随时间的推移,其承载能力也随之降低,因楼袱与木柱交接处系横纹受压,且承压面积小,故承压力较弱。又因雨水经常侵入,使楼袱时干时缩,承压力进一步减弱,由于楼袱受压缩变形,木柱亦即下陷。维修时采取了在檐柱内侧加钢管支撑等措施。
4、屋面:屋面青瓦有不同程度碎裂、掉落,破损较多,部分勾头滴水缺失、脱落。副阶屋面虽然去年刚作维护,但因上层屋面瓦片掉落,部分瓦片破碎。由于戗角老戗下挠所致,戗脊上裂缝较多,局部面层脱落,戗脊头破损、掉落较多。戗脊后尾与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