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文学海派与京派.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与文学海派与京派

若將「北京」以「閒雅雍容的鄉土中國」來概括提示,那麼與上海「十里洋場」所帶來的快速聲色,變出現了「時間」與「節奏」上的巨大差異。接下來以三個區塊來分隔本講次的重心。北京由於長久以來作為政治╱文化的重心,以及家族╱國家的文化連結,無論是常民生活中的記憶與生活情趣,或是知識份子的文化傳統或開創,都具有與上海商業文化的巨大差異,因此本講將先從北京的建築,來談這樣的空間結構,如何形塑城市性格,而又為何,北京的作品中總是帶有濃厚的舒緩及懷舊氣息。這樣的特質,如何具體表現在京派文學的寫作上。 * 如同我們切入上海一般,這裡我們也先從建築以及空間風貌來想像遊走上海。由於北京背靠燕山,具有防衛性的優勢,而元明清皆定都北京,建都歷史有八百五十年,所以稱其為皇城帝都,不同於上海的移民社會以及商業性格,北京是文化與政治的中心。而一個古老的都城,其「家族」的血緣延續,強烈聯繫了空間性格。北京城格局方正,以紫禁城為中心,城門對稱設計,區分為內城與外城,而胡同與四合院是常民的生活空間,也是北京文化的象徵。駱駝隊則是北方的特有景觀,舊日必須透過駱駝來運輸貨物,林海音在〈冬陽,童年,駱駝隊〉中就曾經描寫過冬日童年的回憶景象,而《駱駝祥子》就更是此形象描寫的經典。 * 這裡放了三張圖片,有兩張是北京的胡同街景,一張是天壇。天壇是皇城的祭祀中心,具有宗教與政治的高度,然而與此相對的,則是常民生活的悠長與舒緩。這兩種空間語彙是不同的,紫禁城的建築,反映了權威性的構造與禮制規範,象徵了皇權的凝重與穩固;而胡同、大街、四合院構築成的市民空間,具有一種內在的封閉性,因此情感的和諧與歸屬感,成為了空間基調。這裡引的是郁達夫〈北平的四季〉,作家寫北京,與作家寫上海有極大的差別,我們可以這裡可以看到,作家如何對逝去的記憶,懷念與再生的過程。 * 如果想要從文字中瞭解北京的風韻,可以推薦同學閱讀洪範出版社的《文學的北京》,本段引文即出自本書中梁實秋寫〈北平的街道〉,北京城由於其建築格局方正,顯現出宏偉的氣象,這樣的建築形式,實際上反映了中國人從前天圓地方的世界想像,也代表了皇權與天地之間的密切結合,而城牆、城樓,一方面規劃出了城市的基本界限,也代表了城市的建築防衛工事。 * 胡同文化,說白了也就是人的文化,庶民的文化。為何多少作家在回味懷念北京時,多半會提到胡同?在胡同的生活環境中,可以看到常民生活中,各式各樣的情感面貌。或說北京人是「安份守己,逆來順受」,或說「北京胡同文化的精義是”忍”」,然而與此相連的,其實是面對劇烈變遷中的懷舊情緒,現代性所帶來的時間催逼,在人╱空間這樣的緊密連結的北京,或許帶來了某些慰藉,但汪曾祺這篇文章最後說「再見吧,胡同。」更帶來了低迴的惆悵。 * 四合院是傳統中國的建築,由正房、左右廂房、倒座房組成,庭院在中間,故稱四合院,由於其對外相對隱密,並且在空間的分配上,呈現了傳統秩序中的尊卑配置,因此四合院中的家族與倫理概念,是重要的元素。林海音〈北平之戀〉說四合院構造簡單而又複雜,我們可以從右邊這張圖來看四合院的基本構造,然而複雜的不只是建築構造,而是其中豐富的記憶與人情。 * 我們從先前幾張投影片中的北京影像,以及相關的引文之中,可以看到,北平由於其歷史發展以及城市性格,使其文學表現與上海有巨大差異。趙園的《北京:城與人》當中,或以「京味」的文化氣質,來重新思考「京派」的文學品味。大體上來說,京派文學的特質,呈現出了一種「鄉土中國」的文化型態,所謂「鄉土」並非純指農業的生產條件,或者與「商業都市」完全對立的空間,其獨特之處,可能在於「時間感」的特殊描述,故人、逝去物、記憶等等,皆成了懷舊與追想的對象,而與現下劇烈的變動相對。在人格性情的描述上,則以寬厚、溫柔的基調為主,而不進行劇烈的批判,先前提到汪曾祺說「忍」是北京人的特質,這裡可以擴大想像為,對日常的物質生活轉化為審美趣味,一方面是懷舊的,一方面也藉由時間的往還,產生特殊的抒情性。這裡只是提出一些共向的思考,我們接下來會對個別的作家有另外的說明。 * 本講將以四位作家為例,圖由左至右分別為廢名、凌叔華、沈從文、老舍。 * 廢名小說中的虛構世界,是京派作家中一個獨特的風景,由於其情節語言晦澀,以及小說╱散文間形式的不刻意區分,都形成某種曖昧的閱讀障礙,然而這樣隱晦的虛實世界,恰恰就是廢名最重要的審美特色:真實與夢幻,生存與消逝間的流動。與一般的鄉土小說相比,廢名他不只是反映風景與人情的純樸,還帶有某種宗教性的思考與哲理。在語言上,他是十分簡僻的,反而產生了某種詩意性的留白,這與中國的絕句,或是山水畫中的留白美學,都有密切的關聯。廢名對於小說語言的跨越,是「用絕句的方法來寫小說」,我們可以說他接合了現代文學與傳統文學間的審美趣味,他的筆名「廢名」也具有道家的思想內涵。 * 凌叔華的小說情調含蓄,

文档评论(0)

dlh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