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左传》辩析.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讲 《左 传》 《左传》介绍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体制完备、记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是现存字数最多、年代最早的先秦典籍。 《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要知道《左传》的情况,先要了解一下《春秋》。 1.《春 秋》 《春秋》是孔子晚年根据鲁国的史记材料著成的一部编年史。《春秋》记春秋时候列国的重大史事,以鲁国为主体,用鲁国的纪年,开始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结束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计242年。 事实上,春秋作为史书,其作用早已超出史书范围,春秋用词遣句“字字针贬”成为独特的文风,被称为春秋笔法,为历代文代史家奉为经典。 《春秋》所记,是二百四十多年的春秋各国大事,目前所存全文,不过一万六千多字,但据曹魏时的张晏和晚唐时人徐彦引《春秋说》,都说是一万八千字(张说见《史记·太史公自序·集解》引,徐说见《公羊传·昭公十二年疏》引),可见《春秋》原文,从三国以后脱露了一千多字。很多大事漏记。 2.《春 秋》与《春 秋》三传 《春秋》是周朝各国国史的通名,又是鲁国史书的专名。 现存《春秋》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14年(前481年)共242年,全书一万六千多字,记载二百多年事。 由于《春秋》叙事简略,很不容易了解,于是就有对《春秋》起补充、解说作用的书。其中三部最有名: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称为“春秋三传”。 3.《公羊传》《谷梁传》注解《春秋》 《公羊》、《谷梁》以解释《春秋》 “微言大义”为主,叙事很少。 《春秋》“郑伯克段于鄢。” 《公羊传》: 克之者何?杀之也。杀之则曷为谓之克?大郑伯之恶也。曷为大郑伯之恶?…… 《谷梁传》: 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杀也。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徒众也。…… 4.《左传》的性质特点 《左传》则不同,它保存了大量可贵的历史资料,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生动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画面,同时又是先秦汉语书面语的典范代表,对后世历史学、文学、语言等都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以语言为例,《左传》中的许多话成为后代的成语,比如: 染指、东道主、狼子野心、唇亡齿寒、畏首畏尾、痛心疾首…… 《左傳》是中國第一部敍事詳明的編年體歷史著作。實际記事止於魯悼公14年(公元前453年)。 一、《郑伯克段于鄢》 选自《左传·隐公元年》。《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简称,相传为春秋晚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儒家视《春秋》为经,释经为“传”,如“春秋三传”。 《左傳》作者——左丘明 《公羊傳》作者——公羊高 《穀梁傳》——穀梁赤。 《左傳》 最重要的注释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今人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第一段。敍述“鄭伯克段於鄢”的背景,着重寫姜氏對两个兒子的愛惡之偏。 初,鄭武公娶於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於武公。公弗許。 讲 解 初,追述往事,即庄公之母嫁来郑国之时,公元前761年,时间推前了39年。 娶于申:从申国娶回老婆。申:国名,姜姓、郑武公姓姬,与周天子同姓。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涉外婚成为春秋战国时君王通例。如“秦晋之好”,即秦穆公是晋文公老丈兼姐夫,晋文公是秦穆公女婿兼舅子。 讲 解 郑伯:即庄公。伯为爵位,庄公是谥(shì)号。爵位是生前郑伯受周天子封的等级。《礼记、王制》:“王者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谥号指国君,大臣死后后人加之以示尊重的称号。可褒,如:文、武;可贬,如:厉、晋;可同情,如:哀、悼;也可褒贬参半,如:(唐)玄宗,《说文》:“玄,黑而有赤色者。” 《春秋》是鲁国的史书,所以以鲁国十二个国君的时间为序: 隐、桓、庄、闵、僖、文 宣、成、襄、昭、定、哀 谥号 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死后,朝廷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根据他的生平行为给予的称号,叫“谥”或“谥号”,如: 经天纬地曰文 辟土服远曰桓 好内远礼曰炀 杀戮无辜曰厉 恭仁短折曰哀 慈仁短折曰怀 庙号 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进以某祖某宗的名号。 庙号始于殷代,汉承其制,惠帝尊高帝庙为太祖庙,景帝尊文帝庙为太宗庙, 从汉代起,每个朝代一般是第一个皇帝的庙号为高祖、太祖或世祖,以后为太宗、世宗等。 年号:皇帝纪年的号 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即位,称为建元元年,是采用年号的开始.在此之前,既不

文档评论(0)

22266572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