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国立东华大学民间文学研究所.docVIP

牡丹亭-国立东华大学民间文学研究所.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牡丹亭-国立东华大学民间文学研究所

《牡丹亭》的世俗選材與民俗觀照 花蓮教育大學民間文學所教授 楊振良 ﹝內容摘要﹞ 歷來《牡丹亭》的研究,泰多由晚明心學或文學性質比勘著手,極少接觸民俗背景或信息領域。唯以湯氏才情如海,其創作動機必不受縛於當日理學及傳統情節,而有另一番眼目。本文著眼於此,認為湯氏之作成功結合「世俗選材」及「民俗觀照」二條管道,予劇作源源不絕靈感,並擅用遊戲之筆騁奇思,化俗為雅,堪謂該作與其他傳奇最大不同與成就之處。 ﹝關鍵詞﹞ 民俗觀照、地域文化、冥界十廷 明代前後期的文學性質不同,前期與民俗性比較密切,屬於民間大眾;中晚期之後的文學由於已進入了文士個人創作與精神解放的文藝思潮,在當日社會文化背景下所出現的作品,無疑可視為文化思想轉型的產物,屬於市民階層。因此學界前賢對湯顯祖戲曲作品的研究觀察點,便透過晚明心學思潮的角度作各方面的論述,也歸結出湯作「主情說」、「真情說」或「唯情論」種種說法。然則,自1958年,學者譚正璧於《光明日報》上推測《牡丹亭》可能有寫作藍本;1963年,姜志雄於北京大學圖書館發現《杜麗娘慕色還魂話本》之後,學界開始考察此一題材在小說與戲曲間的流變軌迹,努力發掘戲曲中的小說因素,以及注目於彼此文學性質的互動關係。在鈎稽解析過程中,《牡丹亭》內深厚的民俗底蘊,也逐漸為世人注意,而且著眼於此,更可為研究帶出較廣濶的天地,這個獨特的切入口,其實就是《牡丹亭》創作時所採取的世俗選材與民俗觀照。 世俗心態與文學個案 取材於話本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的明代戲曲《牡丹亭》,其故事情節怪誕離奇,作者湯顯祖將其中民間耳熟能詳的故事修飾加工,一方面保存原有的情節,另一方面則提昇精緻的藝術層面,呈現其意趣新奇、神色俱麗,以致《牡丹亭》一出,幾令《西廂》減價。全劇55齣,借助離奇的情節,通過夢幻與現實、陰間與陽世,突顯「情」的主脈,從〈言懷〉(第2齣)到〈鬧殤〉(第20齣),描寫杜麗娘「自生而之死」;從〈謁遇〉(第21齣)到〈回生〉(第35齣),則寫杜麗娘「自死而之生」。用此種結構設計搭配另一副線寫作:現實世界中杜寶的文治武功、政績、威嚴、謹守法度,可謂相輔相成。而湯氏在《牡丹亭題詞》中回答這個問題,所謂「傳杜太守事者,彷彿晉武都守李仲文、廣州守馮孝將兒女事,予稍為更而演之。」卻使讀者對本作的理解,就是《牡丹亭》係湯顯祖對故典舊事翻新創作,距離世俗較遠,是一本「典雅」的文士作品,秉持端正的創作態度,以及朝著脫俗高韻的藝術實踐經營的傳統文學。 然則,《牡丹亭》中的科諢運用,屢見情色暗示,呈現市井俗趣,如第34齣〈詗藥〉裡,陳最良與石道姑一段對話便有此種妙趣,二人對話如下: (石):這兩塊土中甚用?(陳):是寡婦床頭土。男子漢有鬼怪之疾,清水調服良。(石):這片布兒何用?(陳):是壯男子的褲襠,婦人有鬼怪之病,燒灰喫了效。(石):這等,俺貧道床頭三尺土,敢換先生五寸襠?(陳):怕你不十分寡。(石):啐,你敢也不十分壯! 又該劇第18齣〈診祟〉又有杜麗娘病,陳最良為其診脈,一段利用《詩經》和藥方搭配的敘述: (陳最良)小姐害了「君子」的病,用的使君子。《毛詩》:「既見君子,云胡不瘳?」這病有了君子抽一抽,就抽好了。(旦羞介)哎也! 至如第17齣〈道覡〉,石道姑(是石女)以《千字文》嵌一段夫妻之道說洞房之夜的情況,原文長達1700餘字,均為湯顯祖特別撰就的遊戲之筆,以供人解頤。這說明一時代與社會的歷史發展,有其精神風貌、價值取向、生活情趣,情色內涵在歷史各個階段,始終無法真正禁絕的原因在於世俗心態的欣賞與支持,而士大夫熱衷此道者亦不在少數,故湯顯祖將大眾喜愛的「俗」,與自己理念中的「雅」結合,這種雅俗共賞的創作原則,用傳統戲曲的行話來說就是「本色」之作,即清?徐大椿《樂府傳聲》所云:「取直而不取曲,取俚而不取文,取顯而不取隱,……使愚夫愚婦共見共聞,非文人學士自吟自詠之作……總之,因人而施,口吻極似,正所謂本色之至也。」劇作的文字力圖使民眾一聽就懂,一看就明白,以表達大眾的品味心聲為首要。劇作不俗,群眾難以接受欣賞;不雅,則戲曲與戲曲文學便難與傳統藝術、傳統文學並駕齊驅。俗,是戲曲表演、戲曲文學必行的大方向;而雅,則是戲曲表演、戲曲文學應有的格調、意蘊。雅無定格,以作詩為譬:「平、奇、濃、淡、巧、拙、清、濁無不可為詩,而無不可以為雅,詩無一格,而雅亦無一格,惟不可涉於『俗』」(《已畦文集》卷9〈汪秋原浪齋二集詩序〉),《牡丹亭》之雅俗運用堪謂化境,誠如王思任〈批點玉茗堂牡丹亭詞敍〉所云:「其文冶丹融,詞珠露合,古今雅俗,泚筆皆佳。」即為最貼切之形容。   在此,湯顯祖正是吸取大眾所熟悉熱愛的俗趣以成不朽之作。以戲曲傳播論言之,戲曲係為適應大眾的娛樂需求而存在,其鮮明的特色便在於一「俗」字,由於民俗、俗文學為世俗

文档评论(0)

759865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