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水文地质学重点.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文地质学重点

第一章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水循环分为:地质循环,水文循环 水文循环的划分 (1) 循环路径不同: 大循环(海-陆)与小循环(海-海,陆-陆) (2)时空尺度不同: 全球水文循环,流域水文循环,水-土-生系统水文循环 地下水起源:渗入水,凝结水,初生水,埋藏水 对其有影响的气象要素: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 第二章 地下水的赋存 1.空隙分为 孔隙:存在于松散的或未完全胶结的岩石颗粒与颗粒之间或颗粒集合体与集合体之间的空隙。孔隙大多呈小孔状,彼此相互连通,在岩石中分布比较均匀,成为地下水的贮存空间和运移通道。 (2) 裂隙:固结的坚硬岩石中,一般仅残存很小部分孔隙,而存在有各种内外力作用下产生的裂缝(缝隙):风化(卸荷)裂隙、成岩裂隙、构造裂隙 溶穴:在裂隙基础,水流对可溶岩进一步作用的结果——是扩大了的裂隙溶穴:溶蚀的裂隙,有溶孔、溶隙、溶洞等 2.空隙特征的比较 连通性— 孔隙介质最好,其它较差 空间分布—孔隙介质分布最均匀,裂隙不均匀,溶穴极不均匀 孔隙大小均匀,裂隙大小悬殊,溶穴极悬殊 空隙比率—孔隙介质最大,裂隙最小 空隙渗透性—孔隙介质-各向同性,裂隙与溶穴-各向异性造成 空隙介质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沉积物形成和空隙形成的环境 3.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气态水、结合水、重力水、毛细水、固态水、矿物水 4.岩石的水理性质,及影响因素 定义:岩石的水理性质是指与水分的存储和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指水进入岩石空袭后,岩石空隙所表现出的与地下水的贮存和运移有关的一些物理性质。有关的性质包括: 容水度:岩石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最大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持水度:饱水岩石在重力作用下释水后,岩石中保持的水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结合持水度取决于颗粒大小。颗粒越小,其表面积越大,表面吸附的结合水越多,持水度也越大。 给水度:当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高度时,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放出来的水体积,称为给水度。空隙大的岩石,给水度大。 透水性:表征岩石被水透过的能力。对岩石透水性起决定作用的是空隙的大小,其次才是空隙的多少。 5.包气带的结构 划分:从出现重力水开始,以下称为饱水带,土层中的所有空隙都充满了水分,以上称为包气带。 1).特点: ①岩石空隙未被水充满②是固、液、气三相介质并存介质 2).水的存在形式(多样) 结合水、毛细水(各种)、重力水、气态水 3).包气带水的垂直分带 土壤水带,中间带(过渡带),毛细水带 6.含隔水层的相对性及实际判别标准 饱水岩层中,根据岩层给水与透水能力而进行的划分 1). 含水层(Aquifer):是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各类砂土,砂岩等 2).隔水层(Aquifuge):不能透过与给出水或透过与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的岩层——裂隙不发育的基岩、页岩、板岩、粘土(致密) 3).弱透水层(Aquitard):渗透性很差,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但在较大水力梯度作用下,具有一定的透水能力的岩层——各种粘土,泥质粉砂岩 二、概念的相对性 定义中的模糊概念—“相当水量,微不足道,较大水力梯度”等不是严格的“是与非”的逻辑思维,在很多情况下是相对的和模糊的概念相对性的意义: 1.从实际应用角度来看划分的相对的性——相当水量满足需要就可以了。如在某处一口井出水量80m3/d,作为1万人的供水,非含水层;作为饮料厂、装瓶生产则为含水层。又如一个小泉水流量0.11/s≈8.6m3/d,大厂——非,村用——是。 2.从理论意义来看——微不足道。微不足道,有时空尺度的制约 第三章 地下水运动的分类 1.潜水与潜水含水层概念 (1)潜水: 地表以下,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稳定含水层中的水。 自由表面——即设有隔水层限制,与大气直接相通,除大气压强外不受其它力。 稳定——具有一定的空间连续性(范围)以示区分上层滞水 (2)潜水含水层---赋存潜水的岩层 (3)主要特征 补给(来源):降水入渗,河湖入渗 排泄(汇):泉,(河)泄流,蒸发 动态:受气象,水文因素影响明显,变化快(水量、水位季节性变化),受人为因素影响也显著,易污染 水循环交替迅速:水循环周期短,更新恢复快 潜水研究基本方法—绘制潜水等水位线图—获取信息-资料的手段——调查、勘探,分析 2. 承压水定义 (1)定义:充满于2个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2)特征:补给与排泄:有限区域与外界联系,水循环迟缓些,水交替慢,平均滞留时间长(年龄老或长)——恢复性差,水化学变化较大,矿化度一般要高点,可以保留“古老”的水;动态:要稳定些,如果分布面积大,厚度稳定—则调节能力很强 3.上层滞水:指埋藏在离地表不深,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

文档评论(0)

juhui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