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选士制度
察舉制
內容包括:
常科:孝廉、茂才
特科:常見:賢良方正
一般:明經、明法、至孝、優異、童子、明陰陽災異、勇猛知兵法 產生原因:
其一,為防功臣外戚之專橫:
其二,為天災時變之警愓:漢文帝二年說:「人主不德……則天示之災。乃十一月晦,日有食之……其悉朕之過矣……及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以匡朕之不逮。」通典言:「漢諸帝,凡日食地震,山震川竭,天……吾於天下賢士功臣,可謂亡負矣。」顏師古注曰:「孝謂善事父母,廉謂清潔有廉隅者。」
孝廉定義:《後漢書.韋彪傳》:「夫國以簡賢為務,賢以孝行為首」,按「孝」為立身之本,「廉」為從政之方
孝廉
創立:
惠帝四年「舉民孝悌力田者, 復其身」「州郡歲舉茂材、孝廉, 自董仲舒發之」
按人口比例歲舉:20萬以上1人, 40萬以上2人……不滿10萬, 3歲1人。
東漢和帝「邊郡10萬以上, 歲舉1人, 不滿10萬, 2歲舉1人, 5萬以下, 3歲舉1
不舉和謬舉
「不舉孝,不奉詔,當以不敬論。不察廉,不勝任也,當免。」舉出人才, 獲嘉許, 反之則免官、貶秩和削戶
出路
通常先拜為郎,侍衛天子。
孝廉的流弊:
敷衍
標準難定
請託、賄賂公行
東漢順帝左雄的改革:
「諸生試家法,文吏課牋奏。副(作為助手)之端門,練……光祿歲茂才、四行(淳厚、質樸、謙遜、節儉)各一人,察廉吏三人……歲舉茂才各一人。」西漢屬特科, 東漢成常科, 茂才起家官比孝廉高。
特科--賢良方正:多徵已仕
文帝一年十一月日蝕,下詔謂:「日蝕乃人主不德,天示之災」,要郡臣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以匡其不逮。
察舉出的賢良送至朝廷,由皇帝親目主持對策
所舉茂才多為已仕而有特殊功業者
兩漢察舉制之特點
鄉舉里選
重德行:東漢較重氣, 士人重視名聲, 但又多做作
科目多, 西漢多「賢良」出身, 東漢重「孝廉」
得:
人材輩出
思想自由:可討論國計民生, 糾謫人主過失
重德行, 亦不輕文藝
薦舉與考試相結合
撫慰邊陲, 調和文化
缺點:
利祿誘人, 激成阿諛空虛之風
東方朔有言:「武帝即位,徵天下舉方正賢良,文學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之士,多上書言得失;自衒鬻者以千數。」(《漢書》)另外,班固亦評儒士進階,「皆持祿保位,被阿諛之譏。」東漢中興,孝廉秀才之舉不計其數。范曄則言:「榮路既廣,觖望難成,自是竊名偽服,浸以流競,權門仕貴,請謁繁興」,即見請託之習,已濫觴於漢。」
舉望相矜,造成虛聲競進之習:「父盜子名,兄竊弟譽,骨肉相紿,朋友相詐,藉以博得名聲,為官員所薦。例如在櫪×桓帝時武已作孝廉……
《後漢書集解》有載:「董扶前後宰府十辟,公車三徵,再舉賢良方正、博士、有道、皆稱疾不就」。「法真,辟公府,舉賢良,皆不就。」集解惠棟曰:抱朴子云:「法高卿再舉孝廉,本州五辟、公府八辟,九舉賢良,博士三徵,皆不就。」
《抱朴子》言:「桓靈之世,州郡輕貢舉。故人為之語曰:「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良將怯如雞。又云:「古人欲達勤誦經,今人圖官免治生」說明?
是引起東漢黨錮之禍
徵辟:從略
徵召:君主徵召入仕
辟除:辟舉、辟署:地方官自找屬吏崔寔(通實)《政論》載:「三府掾屬,位卑職重……或期月而長州郡,或數年而至公卿。」
博士弟子
董仲舒議設
人數初為五十, 桓時有3萬
博士保舉而後試, 限年五十以上
太學生須考試入學, 18歲以上儀狀端正
博士弟子a歲試:合格可任郎, 其次任郡國文學掌故職 b郡國明經試(由郡國貢至京師考試,授官和太學歲試之甲、乙科略同。)c比郡國明經試(太學生和郡國生亦得參加,合格授官。)
得:網羅人才, 「盛教化」; 失:「盛遊宦」結果太×則「上干公卿,下則交結州郡,生徒更相馳驅,共為朋黨,誹謗朝廷,淆亂風俗」,釀成黨錮之禍,小則「爭第高下,更相告訐,私行金貸,改定蘭台漆書,以合私文」,作奸犯科,亂國敗政。如此惡果,實由於太學「養士而不教」,「教成而不用」
漢選士制之成效:
募求
消納
獎勵
甄選人才
影響:
按人口比例
章帝時: 四科辟士」之法,有似考試分科的雛型。所謂四科辟士,按《後漢書》所載,「刺史守相,不明真偽,茂材孝廉,歲以百數」。至章帝時始以四科舉人,為考察德行之標準。四科即「一曰德行高妙,志節清白。二曰經明修行,能任博士。三日明曉法令,足以決疑;能案覆問,才任御史。四曰剛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照姦,勇足決斷,才足三輔令。」
考試時間
考試形式
辯論:漢代察舉制是優良的選士制度
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由來
察舉制失效
品評風氣盛行
政治環境所需:考詳無地何夔(葵音)評其時言:「自軍興以來,用人未詳其本,各引其類,時忘道德。」為補救偏敝起見,乃另有一種選舉方法,名為「九品中正制」。《晉書.衛瓘傳》:「瓘以魏立九品,是權時之制,非經通之道,宜復古鄉舉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