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与文化价值.ppt

  1. 1、本文档共9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与文化价值 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 史前及先秦美术 (史前—公元前221年) 秦汉美术(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公元220—907年) 五代宋元美术 (公元907—1368年) 明、清的美术(公元1368—1840年) 近现代美术 (1840年至今) 新石器时代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彩陶的装饰纹样上。以质朴明快、绚丽多彩为特色的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为代表。 彩陶: 是指砖红色的器壁上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所绘图案烧成后呈赭红和黑色花纹的陶器。 《人面鱼纹盆》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 新石器时代) 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奴隶制文明的起始。 青铜器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虎食人卣》 (青铜器 商代) 规格: 高32.5厘米,重5.09千克 收 藏 地: 日本泉屋博物馆 虎食人卣   此卣出土于湖南安化县。器身作虎形,踞坐并以后足及尾支撑身体,双爪抱执一人,张口作噬食人首状。顶部有盖,盖上立有一鹿状异兽,提梁饰有夔纹,两端有兽首。整个器物以云雷纹衬地,虎背上以牛首形兽面纹作为主纹装饰,中起棱脊,尾饰鳞纹,前足饰有回首龙纹,后足则装饰有虎纹,人的头偏向一侧,衣领为方格纹,背后饰有一小型兽面纹,腿部以蛇纹装饰。器物基本保存完好,绿锈层较薄,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精美细致的纹饰,整个器物造型精美别致,充满着神秘恐怖的气息,是一件令人惊心动魄的青铜器杰作。   卣,是我国古代的酒具和礼器,盛行于商和西周时期,主要是用来在祭祀时盛放一种用香草泡过的酒的。像这样造型的卣,存世只有两件,另一件藏于巴黎赛努施基博物馆,均为稀世之珍,价值难以估量。 秦 汉 美 术 秦: 由于相信灵魂不灭,古代中国人相信死者在另一个世界中将继续保持着如同人世间的生活方式。墓穴就是那时的生活场所。因为这种视死如生的观念,中国有厚葬的传统。尤其是帝王墓穴,不仅特别注重地下生活空间的营造,通常也有极为丰厚的陪葬品。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的秦始皇(公元前221-公元前209)的陵墓,至今未被打开。据探测,那是一座占地56.25平方公里的地下城市,著名的兵马俑只是其中一角。 兵马俑的发现 话说1974年3月,陕西临潼县晏寨公社西杨村有一个名叫杨志发等几个农民在秦陵东侧打井,无意中挖出了一个陶俑的碎片。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说这“妖怪”,有人说这是“土地爷”,还有人说这是“财神”。有一个老头干脆将一个还算有些完整的陶俑搬到田地里,给它戴上草帽,当成稻草人吓唬小鸟。   后来的考古发现,这就是秦始皇的兵马俑。 一号坑为东西向的长方形坑,长230米,宽62米,四周各有五个门道。坑东西两端有长廊,南北两侧各有一边廊,中间为九条东西向过洞,过洞之间以夯土墙间隔。这个坑以车兵为主体,车、步兵成矩形联合编队。军阵主体面向东,在南、北、西边廊中各有一排武士面向外,担任护翼和后卫;东面三排武士为先锋。九个过洞内排列着战车与步兵的庞大主体军阵,每个过洞内有四列武士,有的穿战袍,有的着铠甲,中间配有战车,每辆战车后有 御手一名,车士两名。? 秦兵马俑以其巨大的规模,威武的场面,和高超的科学、艺术水平,使观众们惊叹不已。兵马俑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作,艺术手法细腻、明快。 陶俑装束、神态都不一样。光是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脸部的表情更是神态各异。从它们的装束、表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这里有长了胡子的久经沙场的老兵,也有初上战场的青年。身高达1.96米的将军俑,巍然直立,凝神沉思,表露出一种坚毅威武的神情。那个武士俑,头微微抬起,两眼直视前方,显得意气昂扬而又带有几分稚气。那个身披锨甲,右手执长予,左手按车的武士,姿势动作显示出他是保卫的车士俑。 将军俑 (秦俑一号坑出土) 将军俑 (秦俑二号坑出土) 骑兵俑出土于秦兵马俑二号坑 秦陵一号铜车马 秦陵二号铜车马 霍去病墓石雕 《马踏匈奴》 霍去病墓石雕《跃马》 霍去病墓石雕《伏虎》 甘肃武威汉墓出土《青铜走马》 武氏祠石壁浮雕--荆轲刺秦王 武氏祠石壁浮雕--泗水捞鼎 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 《洛神赋图》的创作背景 东晋画家顾恺之传世之作《洛阳赋图》为其观三国曹魏时建安著名文人、曹操第三子曹植所写《洛神赋》这篇著名文学作品后有感而画的。 传说曹植少时曾与上蔡(今河南汝阳)县令甄逸之女相恋,后甄逸之女被嫁给其兄曹丕为后,而甄后在生了明帝曹睿后又遭谗致死。曹植在获得甄后遗枕后感而生梦,因此写出《感甄赋》以作纪念,明帝曹睿将其改为《洛神赋》传世。而洛神是传说中伏羲之女,溺于洛水为神,世人称作宓妃。把甄后与洛神相提并论,实际上也是一种对甄后的怀念和寄托。《洛神

文档评论(0)

huayagong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