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浙江专用)二轮复习专题质检卷9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化Word版含解析.docxVIP

高考历史(浙江专用)二轮复习专题质检卷9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化Word版含解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浙江专用)二轮复习专题质检卷9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化Word版含解析

专题质检卷九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化(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2.中国有许多关于“天”的俗语,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意不可违”“人在做,天在看”,这些俗语表达了中国人对“天”的敬畏之心,这与中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思想有关( )A.道家学派B.法家学派C.儒家学派D.墨家学派3.(2014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洪武五年的一天,朱元璋在读《孟子》,读着读着,朱元璋眉头越皱越紧。终于,把书一摔,大声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焉?”立刻召见文臣,宣布即日起“罢免孟子配享孔庙”。朱元璋如此大怒是因为孟子在书中说( )A.克己复礼B.民为贵,君为轻C.正君心以立纪纲D.天下为主,君为客4.(2015浙江嘉兴高一期末)关于中国古代不同思想理论的集大成者,下列表述正确的( )A.儒家思想集大成者是荀子B.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是孟子C.理学集大成者是王守仁D.心学集大成者是陆九渊5.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一观点在当时的主要影响是( )A.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B.发展了“天人感应”的理念C.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理论保障D.使汉王朝开始重视文化教育6.有学者认为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这种“转折”当指( )A.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B.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C.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D.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7.两汉时期流行一句谚语:“遗子黄金满毓(竹笼),不如一经。”这句谚语反映了当时( )A.科举取士深入人心B.儒家思想备受重视C.商品经济发展迅猛D.重农抑商思想严重8.(2015浙江湖州高三期末)“公元前124年,建立了一种帝国大学,招收的学生是专为国家政府部门培养的人才。学校不断扩大,到公元前一世纪下半叶,学生总数达3 000人,在汉代结束前,学生总数已达30 000人。”(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对以上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该学校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四书五经B.政府的支持是学生数量增加的重要原因C.“帝国大学”初建是在汉武帝时代D.“帝国大学”毕业生可直接做官9.宋之前,儒家重“人道”,而道教则主张“人道”应向“天道”学习,认为“道是世间万物之原”。基于此挑战,宋代儒学( )A.提出“天人感应”学说B.首倡“格物致知”C.提出“理”为万物的本原D.充实了伦理纲常10.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从侧面说明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 )A.圣人托梦B.内心自省C.行万里路D.读万卷书11.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之《置相》中发出了“有明之无善治,高皇帝罢丞相始也”的感慨,主张恢复宰相制度,提高宰相地位。这突出表明黄宗羲( )A.主张限制君主权力B.倡导“天下为主,君为客”C.希望健全中央机构D.否定君主制度的合理性12.(2015浙江湖州高一期末)《诗话中华上下五千年》记载:“著书立说顾炎武,宁死不为清朝官。经年编写日知录,教诲世人道德观。”其“道德观”是指( )A.兼相爱,交相利B.君权神授,天人感应C.存天理,灭人欲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3.“博学于文,行已有耻,以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这说明顾炎武主张( )A.学以致用B.反对封建专制C.男女平等D.反对宋明理学14.明末清初,王夫之主张“有其力者治其地”,黄宗羲提出“授民以田”“田土均之”,顾炎武力主“均田”。这些主张( )A.具有浓厚的复古色彩B.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C.体现了重农抑商思想D.表达对个体小农的关注15.古代中国的发明大多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经验和生活体验。下列与发明火药密切相关的活动是( )A.耕作B.采矿C.铸造D.炼丹16.(2015浙江杭州二模)《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车中原来皆是火药,一齐烧着……只见山上两边乱丢火把……地中药线皆着,就地飞起铁炮。满谷中火光乱舞,但逢藤甲,无有不着。”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这一推断( )A.依据正确,结论正确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17.一些西方学者认为宋代是古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