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过程设备设计简答题题库
压力容器导言
1.1 压力容器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分别起什么作用?
答:压力容器由筒体、封头、密封装置、开孔接管、支座、安全附件六大部件组成。
筒体的作用:用以储存物料或完成化学反应所需要的主要压力空间。
封头的作用:与筒体直接焊在一起,起到构成完整容器压力空间的作用。
密封装置的作用:保证承压容器不泄漏。
开孔接管的作用:满足工艺要求和检修需要。
支座的作用:支承并把压力容器固定在基础上。
安全附件的作用:保证压力容器的使用安全和测量、控制工作介质的参数,保证压力容器的使用安全和工艺过程的正常进行。
1.2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在确定压力容器类别时,为什么不仅要根据压力高低,还要视压力与容积的乘积pV大小进行分类?
答:因为pV乘积值越大,则容器破裂时爆炸能量愈大,危害性也愈大,对容器的设计、制造、检验、使用和管理的要求愈高。
1.3 过程设备的基本要求有哪些?要求的因素有哪些?
安全可靠;满足过程要求;综合经济性好;易于操作、维护和控制;优良的环境性能。
压力容器应力分析
2.1?试述承受均布外压的回转壳破坏的形式,并与承受均布内压的回转壳作比较,它们有何异同?
(1).在内压作用下,这些壳体将产生应力和变形,当此应力超过材料的屈服点,壳体将产生显著变形,直至断裂。
(2).壳体在承受均布外压作用时,壳壁中产生压缩薄膜应力,其大小与受相等内压时的拉伸薄膜应力相同。但此时壳体有两种可能的失效形式:一种是因强度不足,发生压缩屈服失效;另一种是因刚度不足,发生失稳破坏。
2.2 试述影响承受均布外压圆柱壳的临界压力因素有哪些?为提高圆柱壳弹性失稳的临界压力,应采用高强材料。对否,为什么?
对于给定外直径Do和壳壁厚度t的圆柱壳,波纹数和临界压力主要决定于,圆柱壳端部边缘或周向上约束形式和这些约束处之间的距离,即临界压力与圆柱壳端部约束之间距离和圆柱壳上两个刚性元件之间距离L有关。临界压力还随着壳体材料的弹性模量E、泊松比μ的增大而增加。非弹性失稳的临界压力,还与材料的屈服点有关。
弹性失稳的临界压力与材料强度无关,故采用高强度材料不能提高圆柱壳弹性失稳的临界压力。
2.3 一壳体成为回转薄壳轴对称问题的条件是什么?
答:几何形状、承受载荷、边界支承、材料性质均对旋转轴对称。
2.4 试分析标准椭圆形封头采用长短轴之比a/b=2的原因。
答:a/b=2时,椭圆形封头中的最大压应力和最大拉应力相等,使椭圆形封头在同样壁厚的情况下承受的内压力最大,因此GB150称这种椭圆形封头为标准椭圆形封头。
2.5 承受周向压力的圆筒,只要设置加强圈均可提高其临界压力。对否,为什么?且采用的加强圈愈多,壳壁所需厚度就愈薄,故经济上愈合理。对否,为什么?
对于承受周向外压的圆筒,短圆筒的临界压力比长圆筒的高,且短圆筒的临界压力与其长度成反比。故可通过设置合适间距的加强圈,使加强圈和筒体一起承受外压载荷,并使长圆筒变为短圆筒(加强圈之间或加强圈与筒体封头的间距LLcr),或使短圆筒的长度进一步降低,从而提高圆筒的临界压力。若设置的加强圈不能使长圆筒变为短圆筒(L≥Lcr),则所设置的加强圈并不能提高圆筒的临界压力。
设置加强圈将增加制造成本;而且,当L/Do很小时,短圆筒可能变为刚性圆筒,此时圆筒的失效形式已不是失稳而是压缩强度破坏,此时再设置额外的加强圈已无济于事。因此,加强圈的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应当设计合理的间距。
2.6 承受横向均布载荷的圆形薄板,其力学特征是什么?其承载能力低于薄壁壳体的承载能力的原因是什么?
答:受轴对称均布载荷薄圆板的应力有以下特点
①板内为二向应力、。平行于中面各层相互之间的正应力及剪力引起的切应力均可予以忽略。
②正应力、沿板厚度呈直线分布,在板的上下表面有最大值,是纯弯曲应力。
③应力沿半径的分布与周边支承方式有关,工程实际中的圆板周边支承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形式。
④薄板结构的最大弯曲应力与成正比,而薄壳的最大拉(压)应力与成正比,故在相同条件下,薄板的承载能力低于薄壳的承载能力。
2.6 试述承受均布外压的回转壳破坏的形式,并与承受均布内压的回转壳相比有何异同?
答:承受均布外压的回转壳的破坏形式主要是失稳,当壳体壁厚较大时也有可能出现强度失效;承受均布内压的回转壳的破坏形式主要是强度失效,某些回转壳体,如椭圆形壳体和碟形壳体,在其深度较小,出现在赤道上有较大压应力时,也会出现失稳失效。
2.7 试述有哪些因素影响承受均布外压圆柱壳的临界压力?提高圆柱壳弹性失稳的临界压力,采用高强度材料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影响承受均布外压圆柱壳的临界压力的因素有:壳体材料的弹性模量与泊松比、长度、直径、壁厚、圆柱壳的不圆度、局部区域的折皱、鼓胀或凹陷。
提高圆柱壳弹性失稳的临界压力,采用高强度材料不正确,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