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岳云中学2002高三暑期学习检测试题供参习
岳云中学2002高三暑期学习检测试题
语 文 2001-08-28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30分,每小题3分)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龟jūn裂 天姥mǔ 石扉fēi 訇hōng然
B、挂罥juàn 肖xiāo像 绮qǐ 丽 布衾jīn
C、商贾jiǎ 编篡zuǎn 迸bèng发 舞榭xiè
D、忤wǔ视 缔dì 听 创chuàng伤 恬tián然
2、下列句子中,错别字最多的一句是
A、《梦游天姥吟留别》通过对梦境的描写,反应了李白政治上的不得意和对权贵的不妥胁态度,同时也流露出了消极的避世思想。
B、荆轲刺秦王是一个悲壮动人、传颂千古的历史故事。
C、班主任擅于做思想工作,他对学生的心理作了鞭辟入理的分析,一下子指出了问题的实质,让人心悦臣服。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充分展现了杜甫对“天下寒士”袒诚相待、推心至腹的情怀。
3、填入下面这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词,正确的一组是
《琵琶行》中“同是天涯 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句,是诗中关键句,也是名句。它 ,从琵琶女的飘零身世 到诗人的宦途潦倒, 了诗人和艺人的感情渠道。前后两段都是记叙中抒情,这两句却是抒情中说理,这样增强了抒情的深度,提高了诗的思想境界。
A、沦落 承上启下 过渡 沟通 B、沦落 承上启下 过度 勾通
C、冷落 承前启后 过度 沟通 D、沦落 承上启下 过渡 勾通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赤兔之死》的作者蒋昕捷 樊将军以穷困归丹
②番禺故号烦剧,而军卫尤横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
③纳女于亮祖 燕王拜送于庭
④徐公乃亦效永嘉侯耶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古今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同执法严 B.从容言之
C.以为同职甚卑 D.而敢斥言大臣不法事
14.以下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①会同奏亦至; ②笞竟始遣。
A.①正赶上道同的奏章也到了; ②打完了竹板子才送走。
B.①恰好送道同奏章的人也到了; ②打完了竹板子才送走。
C.①正赶上道同的奏章也到了; ②竟然打了竹板子才送走。
D.①恰好送道同奏章的人也到了; ②竟然打了竹板子才送走。
1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道同严正刚直的一组是
①非理者一切抗弗从 ②数以威福撼同,同不为动
③稍不快意,辄巧诋以罪 ④同积不平,条其事奏之
⑤县民悼惜之 ⑥遣卒语同释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①③⑥
1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道同作番禺知县,不像以往县令那样处于被动局面,而是严明执法,抗拒当地军卫横行霸道非理之事,使当地能稍微安定。
B.道同严惩不法土豪,当时权贵朱亮祖受土豪家贿赂,置酒召道同说情,道同严词拒绝。后来朱亮祖擅自放了土豪,还借他事打了道同。
C.富民罗氏娶朱亮祖的女儿,他们兄弟依仗权势做坏事,道同追究惩处他们,朱亮租又把他们抢了回去。道同把朱亮祖所为上奏朝廷。
D.朱亮祖先劾道同讪傲无礼,帝遂派使臣诛杀道同,后又因道同奏章而悟,又派使臣前去宽恕道同,但道同还是在后使者来到之前被杀害。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2分,每小题3分)
记得有人说过,一个人须从古今中外的作家里去寻找和自己性情相近的人。一旦找到思想相近之作家,心中必万分痛快,灵魂亦发生剧烈震撼,如春雷一鸣,蚕卵孵出,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于是流连忘返,乐此不疲,如受春风化雨之赐,终获学业大进之益。
这个主张阐发了读书活动中一条基本规律。心理学和接受美学都认为,阅读活动可看作是作者与读者双向交流的心灵对话,是阅读主体为了寻找“自我”和发现“自我”的一次精神探险。因而当阅读主体面对一个陌生的又是高于“自我”的“自我”,其潜在的精神气质和智慧,就如“电击”一般被唤醒、被激活了。当然,一个人面对一本书,仿佛看到了另一个“自我”走来而产生灵魂上全方位的震动和惊喜,或者说一个新的“自我”从“旧我”的躯壳里诞生的情形,一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