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第五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颈椎病第五版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常规 (第五版) 一、病名 项痹中医释义:因长期低头工作,年老正虚,经气不利等所致。以项部经常疼痛麻木,连及头、肩、上肢,并可伴有眩晕等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GB/T16751-1997) 西医颈椎病概念:系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伤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另外,颈椎周围的组织如咽喉、食管等的病变可诱发颈椎病的发生。(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 二、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诊断疗效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采用中国康复医学会制定的指南《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治疗》 1、中医分型标准: 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肝肾亏虚: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2、西医诊断标准: 2.1诊断要点: ①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②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③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④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⑤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⑥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2各型诊断标准 ① 颈型:具有典型的落枕史及上述颈项部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可正常或仅有生理曲度改变或轻度椎间隙狭窄,少有骨赘形成。 ②神经根型: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椎间孔挤压试验或 / 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排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所致的疼痛。 ③脊髓型:出现颈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管狭窄,并证实存在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的颈脊髓压迫;除外进行性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等。 ④交感型:诊断较难,目前尚缺乏客观的诊断指标。出现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节段性不稳定。对部分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如果行星状神经节结封闭或颈椎高位硬膜外封闭后,症状有所减轻,则有助于诊断。 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眩晕: a.耳源性眩晕:由于内耳出现前庭功能障碍,导致眩晕。如美尼耳氏综合征、耳内听动脉栓塞。 b.眼源性眩晕:屈光不正、青光眼等眼科疾患。 c.脑源性眩晕:因动脉粥样硬化造成椎 - 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腔隙性脑梗塞;脑部肿瘤;脑外伤后遗症等。 d.血管源性眩晕:椎动脉的 V1 和V3 段狭窄导致椎 -- 基底动脉供血不全;高血压病、冠心病、嗜铬细胞瘤等。 e.其他原因:糖尿病、神经官能症、过度劳累、长期睡眠不足等。 ⑤椎动脉型: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旋颈试验阳性;影像学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椎关节增生;除外其他原因导致的眩晕;颈部运动试验阳性。 三、治疗: 中医治疗方案: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因人制宜,因时制宜。 1、中药内服: 1.1 风寒湿型证 治则:疏风散寒通络 选方:蠲痹汤 方药:独活、羌活、秦艽、桂心 木香、当归、川芎、乳香 桑枝、海风藤、甘草 1.2 气滞血瘀证 治则:舒筋活络、活血通痹 主方:身痛逐瘀汤加减 桃仁、红花、川芎、当归 地龙、香附、羌活、甘草 秦艽、灵脂、没药、牛膝 1.3 痰湿阻络证 治则:祛湿化痰 主方:二陈汤加减 制半夏、陈皮、茯苓、当归 川芎、 生地、红花、香附 赤勺、 甘草 1.4 肝肾不足证: 治则: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主方:虎潜丸加减 黄柏、龟板、知母、熟地黄 陈皮、白芍、锁阳、虎骨 干姜 1.5 气血亏虚证: 治法: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主方:八珍汤加减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地黄、当归、白芍、川芎 2、 中成药治疗: 采用活血化瘀,祛风通络、止痛类药。 风寒湿阻证: 草乌甲素片 0.4mg Bid、附桂骨痛颗粒 5g Bid等中成药。 气滞血瘀证:活血化瘀片 4-6片Bid 、虎力散胶囊 0.3 Bid、独一味软胶囊 0.6 Bid、龙血竭胶囊 0.6 Bid等中成药。 痰湿阻络证:通滞苏润江胶囊

文档评论(0)

aicen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