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福建省内陆地区区域发展战略研究.doc

【2017年整理】福建省内陆地区区域发展战略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福建省内陆地区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福建省内陆地区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根据福建省内陆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主要特点,从发展机遇、空间格局、产业结构三个方面探讨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指导福建省内陆区域未来发展的战略构想是:(一)内陆产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包括:强化协作,承接沿海产业;优化配置,改造传统产业;借助资源,拓展特色产业。(二)内陆空间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包括:承东启下,双向推进;一轴三核,连片发展;依托交通,纵深推进。   当前福建省存在着两条区域经济发展轴线,第一条位于沿海地区狭长的滨海平原带上,自北向南包括宁德、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六个设区市,第二条则居于内陆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的山间谷地及山间平原上,自北向南包括南平、三明、龙岩三个设区市。改革开放之后,省域经济建设中心逐步向沿海转移,沿海城市借助政策支持和区位优势获得了长足发展,福州、厦门逐步成长为区域核心城市,而泉州及周边的晋江、石狮则构成了全省最活跃的民营经济板块。与沿海区域如火如荼的发展相比,福建省内陆区域的发展则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下,内陆城市应该确立怎样的发展定位?本文尝试从区域产业和空间格局的角度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   一、福建省内陆区域发展格局的基本特点   1.城镇沿区域主要水系呈带状分布,北部密集,南部稀疏。福建内陆多山地、丘陵,地处闽西北的武夷山脉山势尤为高峻,区域内适宜城镇发展的土地数量有限,故城镇多分布于相对平坦的山间河谷地带。因此,由南浦溪、崇阳溪、沙溪等构成的水系基本与内陆城镇的分布轴线重合。从发展轴线上的城镇数量来看,北部区域城镇分布比较密集,南部区域则相对稀疏。此外,区域内还有一部分县城并不处在发展轴线上,而是分散在广阔的山间地区。   2.中心城市规模较小。内陆发展轴上的区域中心城市为南平、三明和龙岩。与省内沿海城市相比,这三个城市的规模偏小。从市区规模来看,除三明市下辖两个市辖区外,南平和龙岩都只有一个市辖区。从市区人口来看,三明、南平和龙岩的市区人口之总和尚不及福州的市区人口数。即使与内陆省份江西省的几个地级市如抚州、景德镇、赣州相比,福建省的三个内陆城市规模也属“轻量级”。   3.次级城镇相对分散。除区域发展轴北段城镇相对密集之外,区域内并没有形成其它城镇密集区。与在发展轴上分布相对集中的设区市、县级市相比,区域内各个县城的分布则比较分散,有一部分县城深居山间而不是处在铁路、高速公路或国道沿线,如闽北的松溪、政和,以及闽西北的建宁、明溪、宁化、清流。   4.农村地域广阔,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南平、三明、龙岩三市的辖区面积在全省九个地级市中排名前三位,面积之总和超过全省总面积的50%。但是这一区域内的城镇密度远远低于沿海地区,且大部分主要城镇集中在水系沿线的主发展轴上,发展轴两侧则是面积广大的农村区域。在这些区域农耕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城乡二元结构十分显著。   5.产业结构上第一产业比重较大,工业结构上以传统重工业为主。从三次产业分工的角度来看,本区域的第一产业比重远高于沿海地区,这与区域农村地域广大,农业从业人员众多有关。南平、三明、龙岩的第一产业比重分别为22%、23.5%和19.5%,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工业方面,冶金、机械、建材、化工等传统重工业是区域的支柱产业,在工业结构中所占比重仍然较大。   二、福建省内陆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发展机遇缺失。发展机遇的缺失是内陆城市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沿海相对优越的发展环境使资金、技术、人才不断向沿海地区积聚,相比之下内陆城市则面临边缘化危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   区位因素:沿海城市依托港口优势,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逐渐成为国内货物流通链和国际生产价值链中的重要环节。相比之下,内陆城市与外界联系相对薄弱,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经济发展受到了极大限制。 交通因素:福建省内陆区域的道路交通建设仍然比较薄弱,难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区域内公路、铁路路网密度小,道路等级低,无法保证内陆区域与沿海区域的高效联系。区域出省通道有限,部分铁路技术落后,通过能力差,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货运需求。   投资环境因素:沿海城市在基础设施配置上优于内陆城市;沿海地区人口密集,有利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沿海已形成的产业集群对新企业有巨大吸引力。此外,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经验也是沿海城市的一大优势。相比之下,内陆城市的投资环境则缺乏竞争力。   政策导向因素:当前福建省的经济建设重心集中在沿海地区,各项相关经济政策也向沿海地区倾斜,进一步拉大了内陆和沿海之间的差距。   2.空间格局不利于区域发展。从省际区位来看,福建内陆地区西接江西,北邻浙江,南通广东。江西省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跨省供需关系较弱,对本区域的

文档评论(0)

love87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