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会实践创新的研究
工会实践创新的研究
创新是工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国工会十四大以来,浙江工会立足于改革先发地区、开放前沿阵地的省情,顺应历史和时代发展,适应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的变化,坚持以创新求发展,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新路子,取得了丰硕的实践创新成果,积累了丰富的创新经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工会实践创新的时代要求
1、推进工会理论创新的必然要求。
新世纪新阶段,工会面临着大量新情况新问题,全国总工会带领全国各级工会坚持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会体制创新和工作创新,科学总结和提炼基层工会的丰富实践经验,工会理论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进一步明确了“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明确了“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企业工会工作原则,形成了“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体系,进一步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工会、如何建设工会”、“工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发挥作用”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工会理论的创新,极大地推进了工会工作的发展。同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必然要求工会实践的不断创新,在创新中得到新的发展,通过实践更好地完善和升华理论。
2、适应经济关系变化的客观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比较早地进行市场取向的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断完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特点尤其明显,对工会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要求。比如,随着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制和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占企业的总数已达97%;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区域产业体系,大量企业落户镇街乡村;分配方式的变化,出现了各种不同利益群体和社会阶层,利益关系日趋复杂,等等。这些变化,不仅要求工会及时调整工作的对象、领域、地域和内容,更要求工会开辟新视角,扩大新视野,突破各种束缚和桎梏,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新路子。
3、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迫切需要。
在实现劳动关系市场化过程中,浙江的劳动关系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的特征,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劳动关系在浙江同时存在。一是资本积累阶段的劳动关系在众多的中小企业中大量存在。这个阶段的劳动关系法制化程度依然较低,劳动关系运行的无序和失范现象普遍存在。口头契约代替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短期化、劳动合同履行的随意化等问题依然很突出。企业职工尤其是普通一线职工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尚未全面建立,职工劳动报酬与劳动贡献极不相称。企业普遍缺乏基本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职工工作环境较差,生命健康受到威胁,劳资矛盾突出并且多发。二是规模化企业中普遍建立比较规范的劳动关系,企业与职工依照劳动合同履行权利义务,劳动关系相对缓和。三是一些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少数大型现代型企业,实施积极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这些企业虽然数量不多,但影响积极,基本排斥了雇佣理念,劳动纠纷较少发生。工会要密切跟踪这些劳动关系发生的新情况新变化,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发展的规律,积极探索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新途径新方法,既要重点维护普通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又要努力满足其他职工的期待,不断增强协调劳动关系的能力,切实承担起职工利益代表者和维护者的职责。
4、工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浙江市场经济发达,遇到的新情况比其他地方要早得多,碰到的新问题也比其他地方来得多,工会工作发展遇到了许多现实矛盾,不适应形势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是企业工会组建与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职工队伍迅速壮大的状况不相适应。浙江的工人阶级队伍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1000多万名农民工成为工人阶级的新鲜血液,成为浙江省职工队伍的主体。如何增强他们的工会意识、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组织到工会中来、依靠工会组织维护自身的权益,手段与办法不多,成效不明显。二是已建工会的工作机制、活动方式与企业改革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非公有制企业工会主席受雇于企业,开展活动的经费依赖于企业,工会干部兼职化、工会活动业余化的趋势十分明显。工会组织机构不健全、干部配备不到位、经费无着落、工作开展不正常等问题普遍存在。如何真正做到“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各地还在积极探索之中,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行的模式加以仿效。三是工会干部依法履行基本职责的能力与党的要求、职工群众的意愿不相适应。工会干部对做好新时期新阶段的工会工作出现了“本领恐慌”,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职工队伍变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