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诗“平淡自然朴素真淳”的艺术特点.docVIP

陶诗“平淡自然朴素真淳”的艺术特点.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陶诗“平淡自然朴素真淳”的艺术特点

谈陶诗“平淡自然,朴素真淳”的艺术特点 摘要:陶渊明在诗歌、散文、辞赋诸多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但对后代影响最大的是诗歌。在诗歌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田园诗。这种田园诗的艺术魅力,与其说在于它是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不如说在于其中寄托了陶渊明的人生理想。他的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质朴真率、醇厚善良,他对人生所做的哲学思考,连同他的作品一起,为后世的士大夫建造了一座精神堡垒。 关键词:陶渊明 平淡自然 朴素真淳 田园诗 艺术特色 一、陶渊明的人生道路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寻阳柴桑人,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出生在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祖父做过太守,父母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作为出生仕宦家庭的陶渊明,在少年时期就有过“猛志逸四海”的动机,期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他生逢乱世:宗室内部的斗争,军阀之间的混战,不断引起血腥的杀戮。这种社会的动乱不仅给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也给社会上层造成了严重的不安感。最终,秉性真淳的陶渊明改变了过去的夙愿,田园生活成了他最终的归宿。陶渊明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即陶渊明28岁以前,由于父亲的早死,他从少年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太元18年他29岁到晋安义熙元年41岁。第三时期,归隐时期,从42岁到宋元帝元嘉四年即63岁。这是他创作最为丰富的时期,共创作诗歌125首。 二、陶渊明的思想性格以及对其诗歌的影响 陶渊明自小就接受儒家思想,熟谙儒家学说,所以在他的诗中引用儒家经典很多,仅《论语》就有37处之多。儒家学说中重视人的道德修养,这一点我们在他的诗集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但陶渊明又不拘守于儒家经典的章句,显得通俗而不拘泥。他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1]陶渊明年轻时的思想以儒家为主,出仕后目睹了桓玄和刘裕等人的争权夺利,惨杀倾轧,社会黑暗的现实,使他渐渐感到自己与官场不合,于是选择了“独善其身”的归隐,同时,思想也发生了比较大的转变,倾向于道家思想。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与《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环境与老子曾构想过的小国寡民的图景十分相似。从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来看,当时玄学之风盛行,崇尚自然,则是魏晋玄学重要思想特征。因此,他深受其影响,崇尚自然并以自然为核心,追求人生的淳朴真诚、淡泊致远,向往幽美、恬淡田园生活等。 总之,陶渊明的思想可以这样概括: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但没有力量去改变它,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他看到了社会的危机,但找不到正确的途径去挽救它,只好求救于人性的复归。 三、主要从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体会“平淡自然,朴素真淳”的艺术特点 (一)、陶渊明的“真性情” 陶渊明之所以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是由于他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田园诗派。田园诗是他为中国文学增添的一种新的题材,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并真切地写出躬耕之苦。读其诗能真切感受到诗人那份热爱自然、享受田园生活的情怀,及其坦率性格、平淡心境和旷达的人生态度,正所谓“文如其人”。往往越是“文如其人”,便越能见其性情,而陶渊明正是这样一名真性情者。萧统在《陶渊明传》中称赞陶渊明是“颖脱不群,任真自得”。辛弃疾曾称他:“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2]而近代的梁启超也说过:“他做人很下艰苦功夫,目的不外保全他的‘自然’。他的文艺只是‘自然’的体现。”[3] 概而言之,陶渊明“任真自得”的真性情就是:听任自然,顺其天性,不随俗矫世,不违背自己意愿,让身心回归真朴,在独立处世中悠然自得。从感性的角度看,他的田园诗表现出来的是“平淡自然,朴素真淳”的艺术特色,然而,从理性的角度分析,陶诗虽取材于田园村野,躬耕劳作,其核心价值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 (二)、陶渊明田园诗的分类 1、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或春游、或登高、或酌酒、或读书,或与朋友谈心,或与家人团聚,或采菊东篱,以及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日渐茁壮的桑麻,无不化为美妙的诗歌。如《归园田居》第一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守拙与适俗,园田与尘网,两相对比之下,诗人归田后感到无比快乐。再如《饮酒》第五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斥为“尘网”,把投身其中看成是做了“羁鸟”、“池鱼”,把退处田园说成是

文档评论(0)

dhebd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