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人教版本必修3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同步测试.docVIP

2013人教版本必修3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同步测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人教版本必修3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同步测试

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8课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书籍的发展,下面左侧是繁体“书”字,其活字应该是(  )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理解“活字印刷术”,A项不符合活字印刷术的印刷特点,“”字“倒”了,B、C两项的“曰”不符合活字印刷的特点,应当“反”过来,D项符合活字印刷的特点。 答案: D 2.(2011·连云港模拟)“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为这一转变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 A.蔡伦           B.司马迁 C.董仲舒 D.毕升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再现史实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中以“纸”代替“竹简”的论述,可以判断出该人应是为造纸术作出了巨大贡献,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故选A。 答案: A 3.(2011·陕西模拟)被称为“为资本主义世界到来吹响了号角”和“水手之友”的发明,分别是我国古代发明的(  ) A.印刷术、造纸术 B.火药、指南针 C.指南针、造纸术 D.火药、印刷术 解析: “为资本主义世界到来吹响了号角”是指火药传入欧洲后,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势力起到了“炸毁”作用。“水手之友”是指指南针传入欧洲,成为新航路开辟的助手,故选择B。 答案: B 4.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的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  ) 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 B.雨果认为中国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 C.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 D.雨果指出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雨果这段话的含义。中国并不缺乏发明创造,但是并未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也是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之一。 答案: D 5.“‘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争论,甲:“四大发明一方面代表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  ) A.甲正确,乙错误 B.甲错误,乙正确 C.甲、乙都正确 D.甲乙都错误 解析: 四大发明是中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但在近代前,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所以甲是正确的;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如果没有适宜的社会环境加以利用,也就没有意义,所以乙也正确。 答案: C 6.中国古代发明了一种记数法已完全具有今天通行的十进位值制的功能,这种记数法是(  ) A.春秋战国时期的算筹法B.秦汉时期的算筹法 C.商周时期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D.秦汉时期的逢十进一法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准确记忆能力。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算筹记数法,除数码写法形式之外,完全具有今天通行的十进位值制的功能。 答案: A 7.下图所示天文观测工具的创制者生活于(  ) A.东汉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解析: 本题所提供的一幅图,题干表明为“观测工具”,链接课本知识,在充分识图的基础上,得知此图为“简仪”,是元代郭守敬革新浑仪造出来的。 答案: D 8.甘薯自明朝传入对中国粮食与人口增加影响极大,这种作物传入后不久,就有一部科技图书记载其特性以及推广的情形。这部图书应该是(  ) A.《齐民要术》 B.《氾胜之书》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甘薯是明朝时从菲律宾传入中国的,所以记载其特性的是明朝的农书《农政全书》。 答案: D 9.我国古代医学发达,中医中药至今仍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是(  ) A.《黄帝内经》 B.《本草纲目》 C.《伤寒杂病论》 D.《齐民要术》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代医学的掌握。《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伤寒杂病论》奠定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答案: A 10.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出:“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人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李约瑟这段话的理解,准确的是(  ) A.个人与社会人、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 B.研究人类唯有研究人本身 C.中国古代只重视人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enl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