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感染微生态学研究进展
感染微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感染科
李兰娟
一.感染微生态学的产生
微生态学是研究人类、动物和植物与自身定居的正常微生物群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客观关系的科学。近几十年来,随着医学相关基础学科如悉生生物学,厌氧培养技术,电镜技术,细胞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人体体表、体腔内存在大量并不致病的微生物群,这些微生物群对其宿主非但无害,而且有益,并有众多的生理效应,并提出了对应于宏观生态平衡的微生态平衡理论。若是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这种平衡就要遭到破坏,发生微生态失衡,引起宿主各种类型的疾病[1]。微生态失衡引起的疾病来源于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方面。内源性主要来源于正常微生物群的比例失衡、定位转移和二重感染。外源性主要来自外袭菌的侵入,形成新的感染。
烈性传染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但随如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放化疗、器官移植、介入治疗等各种医疗手段的广泛应用,使得各种危重病人的生命得以延长。耐药菌株的快速形成、流行,在健康人不致病的人体正常菌群成员,在此类人群中却引起了严重的难以控制的甚至是致命的感染。微生物繁殖快,进化也很快,其一天的变化相当于人类一千年的进化。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所称:“药物失去作用的速度与科学家发现新药的速度差不多。”因此,一惟地应用抗生素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感染病的防治已成为21世纪的重大课题,急需新的理论加以指导、研究。
在这种研究背景下,国内感染病及微生态学家于2001年正式提出感染微生态学的概念,并于2002年出版了国内外第一部《感染微生态学》专著。感染微生态学是一门用微生态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感染的发生、发展、结局并引导感染向宿主健康方向转移的微生态学分支,是微生态学、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与感染病学交叉而成的新兴生命学科。它主要研究和探讨的是感染的微生态学原理以及防治措施[2]。感染微生态学的提出为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
二.感染的微生态学原理
1.传统的感染性疾病认知模式是基于病原学的模式来研究人为什么会感染、感染的表现、发展以及预后。但是,实验证明病原体的暴露可能造成感染也可能不导致感染,而感染也不一定导致疾病。微生态学认为人体及动物宿主携带有大量的正常微生物群,在正常情况下,,[3,4]。动物实验发现正常肠道菌群对外来病原有一定程度的拮抗作用,,104个活菌才能使其致死;,10个活菌就可引起小鼠死亡。
另外无菌动物及悉生动物研究同样发现人类的免疫、生化指标均与正常菌群特别与肠道菌群密切密切相关[5]。
体外实验发现肠道正常菌群如双歧杆菌可通过磷壁酸与肠上皮细胞表面受体结合、黏附并占据肠上皮细胞表面空间,形成菌膜屏障从而抑制肠道内及外源性潜在致病菌对肠上皮的黏附、定植[6] ;另外,肠道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生理有益菌还具有多种生物拮抗功能,如通过营养争夺、产生各种有机酸降低肠道局部pH、产生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物质如防御素、细菌素、过氧化氢、抗菌肽以及亲脂分子等,对肠道内的潜在致病菌起抑制或杀灭作用 [7,8]。它还可以刺激干扰素的产生,促进肠道内SIgA和其它免疫球蛋白分泌,增加肠道局部免疫力等。最近研究认为它还可以抑制毒素和受体相互作用的蛋白从而间接起到抗病原菌定植作用。
因此我们认为机体是否感染以及感染后的发生发展不仅取决于病原微生物对机体的侵袭力、产生的毒素等因素,[1,9,10]。
各种原因尤其在抗生素治疗期间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衡,均可导致细菌易位扩散,如灭滴灵可显著增加肠道大肠埃希菌(E coli)易位到局部淋巴结的发生率,引起肠道外的感染(脓毒血症、肺部感染、腹腔感染等);动物实验发现在肠道缺血再灌注时经常发生细菌易位,发生肠道易位的细菌数量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11]。
临床研究发现,许多患者虽有菌血症、脓毒血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或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等,但没有明确的感染灶,肠道细菌和各种毒素易位参与其感染的形成和发展。
三.感染的微生态学防治
在抗生素普遍应用,微生态失衡,耐药性的产生日益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的严峻形式下[12],要想有效地防治感染,必须要从感染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上寻找预防、治疗感染的方法。在这个意义上,微生态理论可为预防、控制感染提供一系列有效的治疗手段。
1.合理使用抗生素
合理应用抗生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减少延缓耐药菌,尤其是多重耐药菌的形成。除此之外,感染微生态学理论又给合理应用抗生素赋予了新的要求:保护原籍菌群,保持正常微生物群形成的生物屏障,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防止定植抗力的下降,防止肠道耐药菌的形成与过度生长,减少由肠道细菌易位引起的内源性感染。
2.微生态制剂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主要包括益生菌[13])和益生元[14]
2.1.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意大利南部风格的别墅设计案例.doc
- 意式咖啡基本知识与品鉴.doc
- 意志与权威的关系.doc
- 意志的数学计算.doc
- 意志品质对大学生的影响.doc
- 意志计算系统的建构.doc
- 意志是人的重要的心理品质.doc
- 意思实现理论的梳理与评论.doc
- 意思表示错误之撤销与相对人的信赖保护.doc
- 意识强迫症的病因.doc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5390-2025动力锂电池生产设备通信接口要求.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5393.2-2025信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 第2部分:参数化模型.pdf
- GB/T 45393.2-2025信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 第2部分:参数化模型.pdf
- 《GB/T 45393.2-2025信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 第2部分:参数化模型》.pdf
- GB/T 10184-2025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pdf
-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监管公告 -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024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pdf
- 豫园股份:2024年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pdf
- 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监管公告 - 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