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我们时代我们时代的国家理论需求的应用.doc

我们时代我们时代的国家理论需求的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们时代我们时代的国家理论需求的应用

A thesis submitted to XXX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我们时代的国家理论需求   陈端洪   现在来吧,…… 让我们以言词从头建构一座城市——柏拉图   为什么要探讨宪政与主权?要理解这一门课的意义,首先需要反省我们时代的政治危机以及面对这些危机我们可能寻求的解决之道。   从国际层面看,危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全球化的新殖民主义对民族国家建设的挑战;2、台湾问题的国际化和紧急化;3、二十世纪末苏东的普遍崩溃。这种处境与晚清极为类似。那时资本主义要扩张,打开第三世界的大门,抢占国际市场,瓜分其领土。现在的全球化与那时的区别仅在于当代使用了一些普适的价值概念,更具有迷惑性,让人不可抵御。那时的进步潮流是共和、立宪,把君主专制看成落后的政体,一种注定要被淘汰的政体,从后来的事态看,多数国家都走向了共和立宪的道路,不管实质上是不是专制政体;现在苏东瓦解后,民主、法治、市场经济、人权等概念一样具有普适性,具有不可抵挡的道德力量。那时帝国主义的领土占有欲极其张狂,物理性地侵犯弱国主权,甚至实行域外法权;现在除了少数的领土占领或挟持外,更多的是把先进国家的法制奉为国际准则,利用经济手段和国际经济组织迫使弱国接受,再有就是跨国公司的经济殖民和电子技术的信息殖民。   从国内层面看,危机主要体现为:1、随着经济的市场化和社会结构的开放,原有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分层发生了巨变,私领域扩张,原有的公共领域局部瓦解,新的公共领域在生长。那么,原有的权力体制及其支持性的概念和理论是否需要相应地重塑呢?比如人民的概念、代表理论、权威的概念。2、普遍的腐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是否会导致人民对政府和执政党的信赖危机呢?国家的权威、动员力和治理能力是否会受损?肤浅的人把仇恨和恐惧归咎于腐败“份子”,稍有头脑的爱国者必然会把心智用于反思腐败赖以滋生的体制本身,反思我们传统的权力观念本身。3、香港基本法的解释危机和台海危机。近年来关于香港的选举进程、基本法的规定等有很多争论,这其实是一种宪法危机。很多学者都就此问题发表了意见,但是对于“一国两制”原则并没有提供真正具有宪法理论意义的有说服力的解释。什么是“恢复行使主权”?主权到底包括什么权力?根据主权原则,中央政府难道不能对于基本法行使解释权吗?香港不向中央纳税在法律性质上算什么,是权利还是特惠?为什么必须驻军?这些问题都是主权问题。比这个问题更尖锐的是台湾问题。台湾问题从一开始就犯了定性的错误,被定性为“国际问题”,其实台湾问题不是国际法的问题,而是一个宪法问题。我们承诺在台湾问题上作更大的让步,甚至允许台湾保留自己的军队,那么“军队”是不是主权的标志,是否属于主权的因素?在一个主权的原则下我们能设计怎样的宪法结构让双方接受呢?有没有可能寻求一种复合主权的形式?   有趣的是,在晚清,立宪主义兴起,主权理论引入,立宪被视为“救亡”之要务,主权被视为民族自强之基点。现在我们又重新揭起宪政主义的旗帜,强调国家主权。那么,当代有哪些重大的理论问题需要我们思考、回答呢?   我个人设想,有以下理论问题:1、双重代表制的协调。所谓双重代表制,就是基于人民主权理论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和共产党对人民的代表制之间的协调。两者如何统一在一个宪政框架中呢?我有一个初步的宪法构想,叫“执政党在人大中”或者“执政党在宪法下”。2、民族国家的整体性。这主要针对各民族各地区的差异性与同构性,探讨最低限度的整体性标准。特别要解决行政特区的主权下放限度,探索台湾问题解决的可能的宪政框架。3、全球化与民族认同、公民美德。中国从王朝统治转变为共和国,断续只有100来年的历史,多民族的整合与认同,对国家的认同和公民忠诚感不仅受到左的极端主义的伤害,也受到各种离心力的破坏。就在民族自信心稍有复员的时候,世界兴起了全球化的浪潮,一种无可阻挡的浪潮,我们又要被卷入这股“进步”的巨浪。全球化企图打碎主权国家的地理疆域、制度疆域和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认同框架。我们如何可能以一种积极主动的精神在全球化过程中继续完成我们尚未完成的民族国家建设的任务呢?如何以一种开放的心态确保国内的主权秩序呢?全球化是一个机遇,但绝对不是中华民族的救世主,个别人可以直接演变成世界公民,但不要以为我们整个民族可以跳跃民族国家建设的历史阶段。   吾国吾民“更能消几番风雨” ?面对种种危机,我们需要思考、创建自己的国家学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物欲熏天、自私自利的时代,但我们民族从来也不乏“忧天悯人”的思想者。晚清的变法维新、立宪运动,共和革命,以及后来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与革命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当代“三个代表”理论,在我看来

文档评论(0)

yaobanw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