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第十章 发热 [目的要求] 1.掌握发热的概念、原因及发热时体温调节机制; 2.熟悉发热时机体的代谢与功能变化; 3.了解发热的防治原则。 * * 一、概念: 发热(fever):是指恒温动物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的0.5℃时,并伴随着全身性反应的病理过程则称为发热。 二、正常体温调节: 体温调节是动物长期进化过程中获得的较高级的调节功能,产热过程与散热过程相对平衡,主要由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效应器共同完成;一般情况下分为生理性体温升高或非病理性发热,比如剧烈运动,妊娠期母畜等体温都成升高状态; 1、温度感受器 2、体温调节中枢 3、调定点学说 4、行为性体温调节 * * 三、发热的原因和类型: 凡是能引起机体发热的物质称为热源刺激物,或称为致热原(EP),根据EP来源不同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致热原; 外源性:传染性和非传染性致热原 传染性致热原: 细菌及其毒素:G-与内毒素;G+与外毒素;分支杆菌; 病毒:流感,猪瘟, 其他微生物: * * 非传染性致热原: 无菌性炎症;如烧伤,手术,创伤等 变态反应;淋巴因子 肿瘤性发热: 化学物质性发热; 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等 * * 内源性致热原:产内源性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能引起体温升高的产物; 白介素—1 肿瘤坏死因子(TNF) 干扰素 白介素—6 * * 四、发热的发生机理 1、在发热激活物作用下,内生性致热原的产生和释放; 2、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节点上移; 3、调节效应器的作用,产热增加,散热减少; * * (二)内生性致热原引起发热的机理 内生性致热原(endogenous pyrogen,EP)是指产内生性致热原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1.EP的产生和性质 产生:产致热原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淋巴细胞、星状细胞、肿瘤细胞等),在发热激活物(如脂多糖LPS)的作用下,从而启动EP合成。 性质:EP是发热的共同信息分子,分子量为10000-20000的蛋白质,耐热力低,56-90℃20分钟可灭活。 2.EP的作用部位及作用方式 作用部位:EP入血,随血液到下丘脑前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感受神经元。 作用方式:使体温调节中枢对温度敏感性降低。 * * 五、临床经过及热型 (一)临床经过 1.体温上升期(增热期) 这是发热的早期,本期热代谢特点是散热明显减少,产热增多,体温中枢的体温调定点上移,体温不断升高。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呼吸心跳加快,皮肤、可视粘膜苍白,皮肤干燥,被毛蓬乱,畏寒、寒战、鸡皮等症状(反复寒颤1天可能是菌血症)。 2.高温持续期(热稽留期) 此时期产热量接近于散热量,当体温上升至调节中枢新的调定水平时,散热与产热在新的水平上出现新的平衡。此期喂寒和寒战停止,皮肤由苍白转为发红、干燥,如眼结膜充血潮红,胃肠蠕动减弱,粪便干燥,尿量减少,口干舌燥。不同疾病持续时间不一样,如猪瘟可持续一周,传染胸膜肺炎持续2-3周等 * * 五、临床经过及热型 3.体温下降期(退热期) 病因消除,致热原的作用逐渐减弱,体温调定点逐渐恢复正常,而使散热大于产热。临床表现为体表血管继续扩张,大量排汗,尿量增加; (二)热型 发热时所表现出的具有一定规律的体温曲线称为热型。 1、稽留热;2、弛张热;3、间歇热;4、回归热;5、不定性热; 6、暂时热;7、消耗热;8、波状热;9、双峰热;10、双相热 * * 1.稽留热:特点是体温升高到一定程度后,高热可较稳定地持续数天,而且每天温差在l℃以内。常见于急性马传染性贫血、犬瘟热、猪瘟、猪丹毒、流行性感冒、大叶性肺炎、猪急性痢疾等。 2.弛张热:特点是体温升高后一昼夜内变动范围较大,常超过2℃以上,但又不降至常温。弛张热常见于化脓性疾病、小叶性肺炎、败血症、犬瘟热第二次发热,严重肺结核等。 3.间歇热:特点是发热期和无热期较有规律地相互交替,间歇时间较短而且重复出现。常见于化脓性感染、马锥虫病及血孢子虫病等。 4.回归热:特点是发热明和无热期间隔的时间较长,并且发热期与无热期的出现时间大致相同。多见于亚急性或慢性马传染性贫血、梨形虫病等。 * * 5.波状热 特点是动物体温上升到一定高度,数天后又逐渐下降到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发作。可见于布鲁氏菌病等。 6.不规则热 特点是发热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牛结核、支气管肺炎、仔猪副伤寒、渗出性胸膜炎,以及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猪瘟、猪肺疫、副伤寒等。 * * 7.消耗热 体温波动明显,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海洋石油开采智能可穿戴设备柔性传感技术创新报告.docx
- 2025年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招聘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S6520X-EI系列万兆交换机彩页.pdf VIP
-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全套PPT课件及配套讲义.pptx VIP
- 3.1 电离平衡 课件【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共42张PPT).pptx VIP
- 2024年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 课件 29PPT.ppt VIP
- 平面向量测试题高考经典试题附详细答案解析.doc VIP
- (高清版)T 30366-2024 生物质术语.pdf VIP
- 汽车消费复杂行为分析报告.pptx VIP
- 交通事故和解赔偿协议书范本.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