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子美学专用课件
澄怀观道 ——老子美学 老子像 老子,姓李,名耳,谥曰聃,字伯阳,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 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 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 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 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 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 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美学史的起点 老子美学是中国美学史的起点。原因有二,先从历史顺序看,老子要早于孔子;从理论本身看,《老子》的哲学味道要浓于《论语》。 道、气、象 道是老子哲学的中心范畴和最高范畴。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漠!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道大,天大,地大,王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处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道是原始混沌。 “道冲,而用之久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说明道能产生万物。 道没有意志,没有目的。 道能自己运动。 道是无与有的统一。 道、气、象的哲学,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有、无、虚、实 道是无与有的统一,宇宙万物也都是无与有的统一,或者是虚与实的统一。有了这统一,天地万物才能流动、运化,生生不息。 虚实结合成为中国古典美学一条重要原则。 气韵生动 意境 美、妙、味 老子论美。美与善是分开的,美与丑是对立而存在的。成为一个独立的美学范畴。 老子对艺术和美采取一种简单的否定态度。 老子对形式美也持否定的态度。对美学史和艺术史影响很大。 白玉不琢,美珠不纹。(明清家具) 味的美学范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特殊的审美趣味和审美风格——“平淡”。(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云林山水),“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唐代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提到了“冲淡”。 冲淡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荏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妙的范畴 中国美学中,妙比美更重要。 老子在第一章中提出妙的意义:道是无,无规定性、无限性,妙是道的属性,是体现道的无规定性和无限性,道法自然,因此妙又出于自然。 老子否定美,但不否定妙。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老子》十五章)反映了老子对人格美的理想。 庄子也提出妙的概念,偏重于哲学意味。汉代妙成为常用的审美评语,成为一个美学范畴。如“言语妙天下(《汉书?贾捐之传》)”,班固称屈原为“妙才”等。 魏晋之后,妙字用的更为广泛,众妙层出不穷。艺术方面:妙篇,妙诗,妙句,妙音,妙舞;自然方面:妙风,妙云,妙花,妙香等;庄严妙土指佛寺;人体方面:妙容,妙相,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明清小说美学家如金圣叹等也经常用“妙极”、妙不可言作为评语。 妙因体现道的特点,出于自然,所以妙必然超出有限的物象,即:象外之妙。更不能用名言来概括和把握,即:妙不可言。 姜夔:“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白石道人诗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水浒》)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风不度玉门关 红杏枝头春意闹 严羽:“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言有尽而意无穷。 因此,不能执着于有限的物象来求妙,妙并不是好看、奇特,而是与自然、道有着密切的联系,通向整个宇宙的本体与生命。 通过老子的妙的范畴,可以看出:中国古典美学范畴,往往不仅局限于概括具体的审美对象或审美过程的某些特点,而是同古代思想家对于整个宇宙的看法密切相关,如果脱离了古代思想家的生命观和宇宙观,这些范畴就会失去深刻的、丰富的内涵,而变成一个空壳。 老子论“涤除玄鉴”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老子》第十章) 老子提出的涤除玄鉴的理论在美学史上影响很大。 涤除,就是洗去人们的主观欲念、成见和迷信,使头脑变得像镜子一样纯净清明。玄鉴,就是对道的观照。老子理论有两个含义:第一,排除主观欲念,保持内心的虚静。“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人只有保持虚静的状态,才能观照宇宙万物的变化及其原理。第二,认识的最高目的是对道的观照。 战国时期的庄子、荀子、韩非子对老子的虚静的认识都有所继承和发挥。最值得注意的是庄子。庄子认为,言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只有具备了这种心胸,才能涵纳万物,通于大道。庄子这一思想直接继承了老子的观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
文档评论(0)